搜索
楼主: 周必小

[驴光掠影] 走近新疆建设兵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8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他们还穿军装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8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11# 阳大哥 1 Y& _- p& v) w2 L! v
" x6 ]3 t$ x( U. m6 Y! f
回中将首长阳大哥:新疆建设兵团是特殊政企合一的正省级单位,不是军队编制,但有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维护稳定的职责。
发表于 2009-12-18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11# 阳大哥  , ?7 d- X% f- s  C& y1 s  j
; f6 j, J- ~/ u4 o, C! Q+ @
回中将首长阳大哥:新疆建设兵团是特殊政企合一的正省级单位,不是军队编制,但有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维护稳定的职责。4 _+ j$ D9 r5 `- y4 H9 p; \
周必小 发表于 2009-12-18 14:35
谢谢回复,这下晓得哒!
发表于 2009-12-18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庆前看过几期讲湘女开赴新疆的专题片,那个时期真的很困难!其中有个湘妹子(现在60多岁了),摄制组去的时候,她刚刚从殡仪馆回来,死者是她第二个儿子,大儿子也死了(具体情况不记得了),一个瘫痪多年的老头子躺在床上 骨瘦如柴还等着她服侍,看着她沧桑的面容非常心酸!但她表现的很坚强。湘女当时为新疆建设兵团做出的贡献我不知道有多大,但被采访的那些湘女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真的很感动!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8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必小 于 2009-12-18 20:40 编辑
# [- B$ s; G2 |% I" ]' ]
' @4 k* @8 [4 Z7 d0 o1 M/ L2 o5月10日,我们在兵团农三师某局Y局长的陪同下,从舒木图克市前往喀什。去喀什的314国道右边沿途都是赤红的五彩山,左边是茫茫戈壁。戈壁中还不时卷起龙卷风黑尘,开始我以为谁在戈壁中烧火熏烟。在旅途当中吃午饭,我们遇见了农三师党校的益阳籍教研室主任罗老师和另外2位在喀什工作的湖南人,他们是到三师各团场去调研的。罗老师还是陪同我们前往喀什的农三师某局Y局长在党校学习的老师。Y局长祖籍河北丰宁,满族人,估计祖上是戌守京城周边八旗大营的旗人,和我一样也是在外省出生的河北籍贯人。旅途中Y局开玩笑说,我们俩河北人在新疆相遇,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说,你父亲当八路南下山清水秀的湖南,我父亲当国军西去戈壁大漠的新疆。原来Y局父亲在北平傅作义部队当兵,北平和平解放被改编为解放军,后入朝作战,由于长期蹲守坑道,落下一身风湿病。1958年从朝鲜回国后,到信阳军队医院疗养一年多,带着一身病痛转业到新疆阿勒泰的兵团团场当领导。1966年喀什农三师成立又调喀什。北疆是新疆的江南,雨量充沛、水肥草美,社会相对安定;南疆自然环境恶劣,远离海洋,基本没有降水,民族问题复杂。但当时一首著名新疆曲调的熟悉歌曲唱的好:“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就在哪里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呀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长期艰苦劳作使他的父亲积劳成疾,Y局的岳父是兵团甘肃籍转业军人。他的父辈打江山、保江山、建新疆,没有安享几天晚年的离休生活,60多岁就去世了。第一代兵团人象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滴尽最后一滴心血;他们就象那沙漠戈壁中顽强生长的胡杨,展现出坚毅不屈的生命力。他们对共和国的无私奉献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未完待读)。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8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14# 士兵A
5 f5 V4 t7 w6 ]+ q) j5 F3 z1 f4 Q5 _5 J& {- Y
国庆前看过几期讲湘女开赴新疆的专题片,那个时期真的很困难!其中有个湘妹子(现在60多岁了),摄制组去的时候,她刚刚从殡仪馆回来,死者是她第二个儿子,大儿子也死了(具体情况不记得了),一个瘫痪多年的老头子躺在床上 骨瘦如柴还等着她服侍,看着她沧桑的面容非常心酸!但她表现的很坚强。湘女当时为新疆建设兵团做出的贡献我不知道有多大,但被采访的那些湘女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真的很感动! 6 i/ F: Y& H7 m  W7 M
& V  J% B6 _6 ?, {) i
   感谢您的关注!少将同志。1954年前后,8000多湖南籍贯的湘女上天山,在建设兵团为祖国的安全和建设奉献了她们的青春、终身、家庭、子孙。他们离开家乡后绝大多数没有再踏上湖南的土地。少数是国家干部退休的,目前境况还可以,多数是团场职工退休的,那退休工资比较微薄,还要看他们的后代承包果园、棉田的经济效益。她们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作为湖南人,更加应该记住她们。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8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8# 鹏飞天下
" q4 A1 |7 l  h, Y# e, K
" e) ?/ \- i1 b* t; X感谢少将版主同志对我帖子的关注与重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8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听说新疆喀什高台民居有名,5月10日我们到达喀什后,参观完著名的香妃墓,当天晚饭后就来到这里探班,拍摄了些黄昏的外景。5月11日一早7点种,我们赶紧起床,一看天气乌云压城,但东方露出一线金色霞光,立即携带器材赶往高台民居所在地。这里位于喀什老城内地势最高的这一条长达数百米的高崖上,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己存在。公元九世纪中期喀什拉汗王朝时,就把王宫建在这个高崖的北面,高崖的南面与北面原来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分南北两端,据说在数百年前一次从帕米尔高原突如其来的大山洪把高崖地带冲出一个大缺口,从此南北割断,分成各自独立的两个高坡,现在高台民居就建在南坡上。高台民居现有居民600多户,人口2000多人,全都是维吾尔族。喀什高台民居地势崎岖,人口密集,小巷很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这些未经规划、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又排列出幽深、四通八达、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喀什高台民居小巷,像迷宫一样,如果没有导游带领,不熟悉的游客一定会迷路。高台民居保护与开发后,在小巷内铺了一条六菱砖路,游客只有沿着这条路走才能走出高台民居。  4 ?" h, }7 d* \  Q; Z
      高台民居群落依坡地地形修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因受人口增加、宅基地少的限制,民居便向高空发展,有平房也有楼房,多为2至4层土楼,更有依土坡坡度而建的7层高楼,后来又出现了巧妙的“过街楼”,从二楼跨街过巷搭过对面,既不影响楼下行人行走,也不影响楼上人居住。“过街楼”、“半街楼”以及鲜见的“悬空楼”等街楼景观。带领我们参观的农三师Y局的发小是维族人,从小在维族堆里混,所以他的维语说的很顺溜。再加上他这个旗人后代长的不象汉人,所以当地人以为他是维族人。在新疆买维族的东西不宜讲价还价,否则很麻烦。我们一行的女同志爱买东西,都是Y局去还价,绝对成功。Y局带着墨镜,往那一站,绝对的“维族”。我们问维族老板,看Y局象什么人,维族老板说,不是公安就是检察院的。我说还靠谱。只是在喀什大巴扎Y局带她们买玉器碰了壁,说了一大串维语对方不明白,弄了半天商家是巴基斯坦商人。所以新疆提出:“汉族同胞离不开维族同胞,维族同胞离不开汉族同胞”的口号,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是非常正确的。Y局和克尔克孜族女导游带领我们参观高台民居维族小院,Y局对维族民俗生活很熟悉,所以导游倒成了游客听他介绍。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表于 2009-12-18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灰姑 于 2009-12-18 22:24 编辑
, e9 _5 i! N* E& U8 Q( I3 ]
; D4 M; P1 J& X2 H0 N8 ]不知喀什高台民居现在还能保存下来不?新疆事件发生后,新疆规划部门高调出台新疆城区规划计划,要改造现在所在的原来这些地道复杂,街巷错杂的民居。我看过在《新周刊》(似乎是)上的一篇文章介绍《遗失的家园》,说更多的喀什人不愿住在这些新规划区里,去了乌市,或去了比乌市更远的地方,入住率不到30%。
4 D# [3 g# s5 P  E& n) W# m4 H4 \. h. Q7 ~5 h

3 B( L/ l5 z0 k这些远离自己精神家园的人,无所依附的你们,在异乡,还好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19# 灰姑 5 @0 _* s7 m& f% l$ ^
谢谢您的关注!高台民居是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下来的,国家投入了大批资金。从外面看,高台民居很破落,但内部街道整齐,房子里电、水、煤气和装修非常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HUXIANG Inc. ( 湘ICP备11007400号 )

GMT+8, 2024-5-20 00:03 , Processed in 0.1523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ARTERY.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