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1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阳造与“开国第一枪”
4 V7 u# v* W# \% y; |* j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枪炮厂为革命党准备了充足的武器,在他死后两年,他编练的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3 p+ r' z. h2 k' u: }1 f! p; ?$ L 1907年,清XX决定全面编练新军,全国分成三十六镇(师)。湖北应编两镇,至1911年,仅编成第八镇及二十一混成协(旅),由原张之洞所在的自强军改编,除火炮外,轻武器多由汉阳兵工厂所造并配发使用。
, A. o6 {, i& Q& a D, a, D 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晚8时许,坐落于武昌城南的新军第八镇工程营房里,革命党人打响了锋锐直指清王朝的武昌首义第一枪。新军第八镇工程营后队正目(班长)、革命党人代表熊秉坤在武昌领导新军起义,拉开了武昌首义的序幕。在里应外合、未受抵抗的情况下,当晚轻取楚望台军械库,得到所存储的德、日及汉阳造步枪近两万支及弹药无数。经一夜浴血激战,攻克湖广总督署和湖北藩署。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及武昌均发生激战,兵工厂所在之汉阳尚称稳定,驻汉阳之新军四十二标第一营党代表胡玉珍于11日起义,举右队队官宋锡全为指挥官,占领兵工厂,以王金山为工厂总理。接收工众3000余人,步枪7000 把,子弹5百万发,山炮150门,炮弹6000发。并全力赶造枪械以助革命,每昼夜可出步枪60支,子弹3万发,炮弹1-2千枚。: H# F4 [/ q" j
工程营宿舍是砖木结构的两层营楼,上面为士兵寝室、底下为马厩,营楼之间有一公尺半宽的通道连接。工程八营后队的三个排驻在同一座营楼上,一共有9个棚(班)。 10日晚,后队二排排长陶启胜带了两个枪兵巡营,来到第5棚时看到该棚正目金兆龙正武装整齐的半躺在床上擦枪,便厉声问道:“你为何现在擦枪?”金兆龙回答“以防不测。”陶启胜大怒:“你想造反?给我绑起来。”两个手下上前扭住金兆龙。一旁的棚兵程定国举起汉阳步枪射击,击中陶启胜的腹部,陶带伤逃跑,后来在家中因伤重死亡。 程定国虽有开国第一枪之功,后因支持袁世凯,为国民党人沉杀于长江中。熊秉坤则因孙中山在革命成功之后,曾有一次介绍他说:“他就是开第一枪的人”,因此在多数史料中记载他为辛亥革命发射了第一枪。
- r: E' b' t& y/ G& j. ^, f* x8 @ 工程八营旧址在今日武昌紫阳湖东侧(现湖北省总工会院内),在解放初尚存有3栋平房,解放后按原貌进行了重修,其中两栋改修。现当日营楼均已不复存在,操练的场地也建了高楼。1987年10月10日,武汉市XX在此立纪念碑。碑高4米余,麻石砌成。上方是大理石雕成的三支汉阳造步枪,三足鼎立;碑座的正面刻有“辛亥武昌起义工程营发难处”字样,两侧为九角十八星旗,背面刻有记述工程营发难始末的碑文。 由此,开始时一波三折的汉阳造八八式步枪,一帆风顺,一直生产到1944年,经历了半个世纪,其寿命超过了任何一种曾在中国生产过的武器。 e6 p4 D' m. f. l2 }& r
1938年2月,汉阳兵工厂改称第1兵工厂,后因日军逼近武汉,奉令迁往湖南辰溪,将制炮厂交给炮兵技术处,后成立50厂忠恕分厂。并将制枪厂并入民国军政部兵工署第21厂(当时在四川重庆,原南京金陵兵工厂),继续生产88式毛瑟步枪。6 J7 Q% z9 r8 N% J- ~; x
1946年,因抗战胜利,兵工复员,该厂于9月奉令结束。1 j, ~) S- g' t- C* [# z' s
在军阀混战的时代,一直到抗战结束,汉阳造在中国一直是主力武器之一,由清朝新军开始,北洋军、北伐军、中央军、红军,汉阳造武装了无数的中国部队。到了八年抗战,抵御外侮,可算是老树开花又逢春。直到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仍有许多部队持着汉阳造,在冰天雪地中与十六国联军拚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