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阿里里

一条自驾好线路, 几段故史老篇章(21楼补史料:攻长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里里 于 2012-8-3 18:05 编辑
4 o) H% X4 C. b, x8 {
1 K+ k  X/ p5 h! }) b 支部三湾 095.jpg . V3 X# e3 f' J+ M
) W$ a# S7 Z& t. Q
口叙历史.9 Y) V# f8 c& G  n$ F2 s# |

' K2 h. u: V$ p: h! K1 _袁文才, 王佐两位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井冈山地盘的英俊, 1930年双双被"HONG"军"错杀", 令人唏嘘不已.......% w: `3 \% ~3 Q) t: d* W( E

8 X4 H; y( I$ V6 {6 h! I! r$ v7 R 三湾 109.jpg
5 Y  s2 [; a. n/ ~- W
& c6 v& S' l" X: c- Z! l- e; g这是对毛泽东, 贺子珍1928年婚姻的讴歌礼赞。 “正常逻辑因素和现实理性”, 好词呀!9 o  h4 B0 T5 V0 p  r  f: g/ f+ {9 y

& n* f" A- K) T# D; ?可同时, 一串冷冰冰惨凄凄的年历数字和场景, 此时此刻飞旋在我的脑海中, 交相呈现 ———  1930年10月, 杨开慧在长沙县板仓家中被捕, 携子入狱, 备受折磨。 最后, 因坚决不接受当时政府方面所提的“登报声明与毛润之解除夫妻关系”的最低条件, 11月14日被枪杀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
3 H9 w+ e  v8 _! E1 U6 q7 @+ S
5 O# j3 `9 @  a: W有好长一段时间, 我始终弄不明白: 当时的“反动政府”为什么要在1930年10月抓捕一位手无寸铁的拖儿带仔的杨开慧女士?须知, 毛主席(那时侯人称“毛委员”)早在1927年就举事(秋收暴动), 武装游击于湘、赣、闽、鄂等省的崇山峻岭乡野湖川达三年之久, 政府围追堵截, 一日不曾懈怠。 其间杨开慧女士不是一直在家乡哺育几个孩子, 照顾年迈的母亲, 好好的嘛? 为什么政府却要在1930年10月抓捕她这位手无寸铁拖儿带仔的女性? 真太不讲人道了啵?, T* P) e4 U, ?9 |9 X: J2 x. m" |7 v
# P  o8 A) C$ {  _4 O2 E$ t
在此前一个月, 发生了一件对长沙官方(湖南省政府), 长沙民众, 长沙守军而言惊天动地的大事: 红军攻打长沙!& w2 F' P; J* _0 E/ G+ w
# A0 H9 i4 f" N; q
请看历史作家对此一大事的略显淡静的述说(这一事件亦称为毛泽东首次的军事指挥“走麦城”):
9 K; K% x- l# _9 a# y- L, B5 ]/ ]& H1 h: F! x' \
“A、长沙战役:火牛阵失败& X' Y& M3 u; y5 }+ v
中共1930年夏天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口号,命令各路红军进攻中心城市。在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抵达长沙前,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已进行了第一次长沙战役,那次战役一度从国民党军队手中夺下长沙,但很快又被夺回去,而且红军损失惨重。现在要第二次攻打长沙,更非易事。朱毛两人1930年8月24日下达红军分三路向长沙推进的命令。进抵长沙近郊后,红军从情报中获悉,长沙国民党守军有六个师一个旅,共31个团,又有坚固的工事,与红军相比,占明显优势。
, s) n$ N  u( l$ D毛泽东本想诱使守军离开工事,再行攻击,但是没有成功。毛泽东遂于9月1日晚发出第二天发动总攻的命令。总攻战斗异常激烈,红军甚至采用了古老的“火牛阵”,驱赶牛群来冲破守军设下的电网障碍,没有奏效。红军多次冲击,损兵折将,都未能突破防线。此时,长沙附近的国民党援兵已到达湘潭一带,红军只好撤退。”
' x8 w" s! W. B* K+ \  }1 I# R3 f9 G0 K; k# i1 y4 L
如今, 在长沙烈士公园人工湖的东北角, 有一处“红军渡”(旧称湖湒渡)的地段, 就是当年红军渡水, 直逼长沙湘春门、小吴门城墙之下的路陉。
  b: N0 o7 U, b5 B
* p# t. D( L- C6 `2 h看到这里, 大家是不是若有所思, 娇杨开慧的被捕, 是不是与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对当时的长沙而言)有着一、二关联呢?7 U+ G4 \! x8 y& R* H* Z

6 y! X! M; Q, y$ D. f. f. A不过, 我总是在假定: 毛主席当时要是指挥部队在后撤时将杨开慧和孩子们带走(以当时数万红军打长沙的气势, 这是做得到的)就好了! 也就不会“我失娇杨君失柳......" 啦!    毛委员为什么不接走杨开慧母子呢?
, s; U1 H5 g. c2 W8 H0 I4 D% B5 A4 T& G7 l1 c: |! H+ p% S' f
... ...4 c2 u  s, ~) i; q
4 P9 J5 c* X1 M# |* f
+ \* @1 \! [. ^: w3 Z+ L; p: }
9 |/ V# g2 O' f6 Y
三湾 104.jpg 3 q2 \1 F0 X; ~! ^; B( c% m+ e4 i
- p  R& R( D4 `4 P: v" v
红四军军部。7 x# s& ]; g" i. h/ w

2 {$ ]% g1 I" c) b9 k匾牌高悬, 木门紧锁。( S  b1 F) @9 m3 o# @6 i4 {0 v
9 `; ~: e! N0 w7 Z& d- D, ~
几年中我几次走过这里(探访象山庵的必经之地), 总是这般情景, 不知何故?8 f. ?0 w; Q- r

& @6 E, s3 P- A" r* w" h井冈山上, 有着太多的谜......
9 C) |" Q- N0 l; t5 o# E; B
+ {1 g! W) n% J, n4 V% c( M$ c
- {2 Z+ }; b& ^5 g# j5 |

点评

这是对毛泽东, 贺子珍1928年婚姻的讴歌礼赞。 “正常逻辑因素和现实理性”, 好词呀! 可同时, 一串冷冰冰惨凄凄的年历数字和场景, 此时此刻飞旋在我的脑海中, 交相呈现 ——— 1930年10月, 杨开慧在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7-27 11:4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里里 于 2012-7-26 18:45 编辑 $ G: J) }; o* n9 q8 v2 u
1 N, _0 r0 L) a# x
支部三湾 098.jpg 9 R/ _% e. a7 ^, d- r& ~

% b  l: P' X) e1 @醴陵城里一幽静处(西山), 藏有宋名臣祠。
0 v0 h/ [  m( \. I, h
$ ~7 W1 L) X' J6 W“宋名臣祠初名“三公祠”,位于醴陵渌江书院之左侧,为纪念醴籍三位理学名臣:吴猎、杨大异、皮龙荣而建。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现存祠宇系1986年恢复重修,为二层砖木结构,硬山式顶,山字垛封火墙,充分体现古典建筑民族风格。) Q- k' L$ Z0 y" x6 H) p! K
大门门额“宋名臣祠”四字石刻,为清光绪时官任醴陵教谕的陈寿纶所书。陈寿纶武陵人(今常德),“三公祠”即由他所倡建。意在敦勉渌江书院生员学子,继承理学三公前贤事业。祠堂左侧即为清道光时迁移改建的“靖兴寺”,故三公祠大门内二进增建的生员斋舍“又新”和“日新”,二斋,原为靖兴寺的部份基址。斋舍后为三进正厅,左右有侧房,全部建筑面积209平米。内墙嵌有清代著名书法大家黄自元撰写的《三公祠碑记》珍贵碑刻,及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撰写的名碑,堪为一祠之宝。”
1 d4 g, h8 E' {0 `! h# Q6 I(摘录自相关报道)7 p3 B$ Q' t8 L

. N# p6 X6 R$ Q# E
$ w/ T+ L! b1 L; c, V2 w& b: v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3 M; B7 |0 d, r8 q 支部三湾 119.jpg ( g9 ~& F  a0 G& w

& n3 s9 @& m& r# V; z4 R9 p6 D渌江书院.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 S, H2 K  {/ k+ [; i. i
支部三湾 120.jpg
2 s+ |. p: g8 v  V# c( h  @
( X$ p0 z6 y, ~! R2 d# n在喧嚷的闹市之中, 有这样一处清幽的读书场所, 真叫人喜出望外!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 l! z% v6 W; e8 E( T& p* C+ z8 V& Q6 G 支部三湾 121.jpg
6 l6 |# S+ L+ P) P; p+ @1 c
+ {" X% t) y# _9 G: }此时此刻, 心境格外轻快和爽朗.
. W, ~9 H1 N8 O& z' [" v% E( q3 _' ~
将悬挂在渌江书院正殿厅柱上的一幅对联录取在此, 权当结束语吧:
% q8 U5 M. Z; u" J% s9 V+ K: T; r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7 n3 h" q! p' N; e" t4 C6 n, J) W6 y
大江流日夜八洲子弟翘首同归
5 {4 f/ f9 w2 `4 u, Q! k1 F- |' g5 K9 T. r! i0 h5 W
报告完毕!
' V; y1 h3 K) r! W6 `, f' ^6 @/ E3 Y* k, W4 [5 a
发表于 2012-7-20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线路大家分享,谢谢阿里里老师

点评

谢谢佘哥置顶加精。 谢谢佘哥的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8-2 13:02
发表于 2012-7-20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里里 发表于 2012-7-20 16:41 4 ?# @0 j5 v8 N% s( f# Z
从地处深山中的龙源口出来, 途经一颇有规模但已废弃的(兵工厂? 机械厂?)的秘密建筑.
. [7 ~3 M# T) |7 r2 T3 l4 S
4 s) `" I9 k3 U- v( r; r4 t房屋无言说风 ...

9 S3 h7 Q2 |' i* e0 q0 |有劳阿里哥惦记了!这物件俺确实喜欢得紧啊!

点评

那座建筑令人费解。 那些鸡们, 人见人爱的。 老师你有空去去那里落, 我带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8-2 13:04
▄︻渔者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7-20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7-21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飞过顶帖{:soso_e199:}

点评

谢谢花老师顶帖鼓劲! 你总在飞! 这个周末, 你又将飞向何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8-2 13:07
发表于 2012-7-22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色之经典。) d+ Y' E& r1 d, _, i
跟大老师学历史。

点评

惭愧! 在这方面, 还得向您这位真正的老师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8-2 13: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HUXIANG Inc. ( 湘ICP备11007400号 )

GMT+8, 2025-10-31 17:09 , Processed in 0.17516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ARTERY.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