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野云闲鹤

[驴光掠影] 金秋北国,天地大美;今古人文,气象万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云闲鹤 于 2010-12-8 15:35 编辑
" D% Q  T: e4 Q  L7 v/ ?, k" Q
3 F/ s: Q3 m( ]+ k现在的毛素乌沙漠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为保护的树木更是郁郁葱葱
9 z" V; k$ ^/ e' l0 n$ U延安、黄帝陵所拍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那时,土壤侵蚀的程度很轻。许多河流(包括黄河)含沙量比今天少得多。古代的黄土高原上许多河流被称为青河,这里的湖泊也很多。在今天的西安地区和关中平原,因湖泊很多,周代到汉代期间,白天鹅、野鸭等飞禽在众多湖沼中栖息,成为关中- R* V" `5 o/ {% Z
地区的一大景观。: ~0 Z' \  y9 a# Y. _( a6 n$ p' A6 [
nEO_IMG_DSC_079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汉代以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特别是从唐代以后,自然环境的恶化明显加重。" b2 B) L' C9 I0 k2 P$ |
生态环境恶化一方面有自然原因,气候环境比古代要冷和变得干旱,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不合理利用。主要是人口的增加对耕地的需求,土地的开垦破坏了天然植被。天然草地、森林和灌木林一片片消失。另外,因建筑和燃料用材,砍伐森林,使天然森林的面积大为缩小。6 A* o7 n: B2 L: q- k
植被破坏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原先平坦的黄土高原变得破碎,进入一种广种薄收,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土壤持水能力下降,许多天然湖泊消失,河流含沙量增加,洪枯水位差增大的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文化大衰退的结局。
nEO_IMG_DSC_097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云闲鹤 于 2010-12-9 20:02 编辑 1 Z  Z5 ~- t3 J$ n' |0 h0 p

& w2 ]+ f; B  \8 W还有战争的原因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而就城市、要塞而言,更是直接、决定性素。战事一起,交战各方为求胜利必然是无所不用其极。 “坚壁清野”即战争常用之法: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c! q7 J3 z5 \+ G& [$ i2 L
坚壁,为坚壁要砍伐多少林木?
4 ?! Y: p9 y( K8 i4 I3 N/ n清野:居民只留毫无价值的老小,任其自生自灭,甚或杀光,物资转移不了的怎么办,烧光毁光,决不能为敌所用,这是军事常识,战争铁律,绝无丝毫仁慈可言。“三光”战法你怕是由日本人而起吗?实由此而起。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中记载,淮海战役中,国民党一将军驻扎中接上司严令,数日内坚壁清野,将驻扎地周边五十里范围内的村庄、林木、粮食全部烧毁,居民,不分男女老幼,统统杀光。不为解放军所用!难得的是这位将军尚人性未泯,未彻底执行命令。其他历朝历代的将军们呢?也能如此?. w* [4 }! H' f* x6 n; d, G; x' ~; S
清野,要清掉多少森林植被?
nEO_IMG_watermark[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火攻也是战争常用之法,为三十六计中之上计。火攻而要在植被厚密、最好是森林中实施,并借风势而行,风越大越好。
( D% {4 [- V* U# z2 |+ H4 [试想想一场火战过后,植被、森林是个什么惨状,要多少年才能恢复,或再难复原。
1 q& |) \$ }3 B& ]3 ~$ |而陕北高原,中国历代王都集中处之侧,内斗并与草原游牧民族争锋的战略要地,历年之战,数不胜数,再茂盛的森林,植被,经得起这样的折腾、蹂躏?- w+ s# \: d% ^( z
生态是脆弱的,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或不再恢复!如罗布泊,如额济纳,如黄土高原。
nEO_IMG_201620525817980849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在今天,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已越来越强,政府也在加大力度进行绿化,恢复生态。自退耕还林、飞机播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以来,陕北黄土高原已越来越绿,植被生态也越来越好了。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地人告诉我前些年每到春季,好几个月风尘漫天,蔽日遮天,现在风沙日已降至一两个星期。听了后真是由衷高兴!我问,用水的问题呢,他们说,主要还是靠打井,用地下水,可过去打个五六十米、百把米,就能打到水,现在要打两三百米才能见到水。这以后呢?
% J& k$ b/ X  `- C, \7 s
nEO_IMG_DSC_0125.jpg
nEO_IMG_DSC_012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森林植被与陆地成云降雨的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看看下文:- w" x6 H, I% d, ?2 V
           
森林植被与陆地成云降雨的密切关系/ u+ j5 f" P1 I- ]; i
大范围陆地成云降雨的过程,是海洋大气环流的结果。除了海洋大气环流以外,地表的森林植被状态,对局部地区成云降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和时间内,虽然接受的水蒸气相同,但有森林植被的地方,容易成云降雨。反之,则不易降雨。在夏秋多雨季节,这种情况表现得相当明显。  e+ ?$ u8 K. k- x$ U1 i$ z9 ?
     
, U9 C) E3 B* J2 |# z* M- m/ a# N! _5 p. S) ?( D  p% [
西尼格夫红外反射论生物冰核

0 i: P7 d0 G+ k% X8 {
  1969年,埃及和以色列在西尼格夫———西奈沙漠中建立了一道栅栏。在埃及一侧,山羊、绵羊和骆驼放牧频繁,游牧民种植了作物。在以色列一侧,天然植被没有受到干扰。后来卫星照片表明,以色列一侧的土地是深色的,埃及一侧是浅色的,其间的栅栏清晰可见。埃及一侧植被稀疏,烈日当空,而以色列一侧地面被植被覆盖,常出现多云天气。观测数据表明,西尼格夫地区的地表反射率要比西奈半岛北部高4.1度,而前者的湿润度则要比后者小得多,气温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地表的降雨。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地表反射率,就是地球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陆地和海洋对阳光都有一定的反射能力,即把一部分光能反射到大气层内。影响地表反射率的因素很多,太阳高低角度、天空状况和地表性状等,都会对地表反射率产生影响,其中以地表性状即地表的粗糙度、色度、湿度大小、深浅最为重要。观测数据表明,灌木丛的反射率,要比森林高;田野和草原的反射率,要比灌木丛高;沙漠的反射率,要比田野和草原高。由此可见,森林植被的有无、高矮和疏密,对地表反射率与下不下雨有非常大的关系。这一科研成果,被科学界称为西尼格夫红外反射论
# E" C1 _+ c; }
  降雨量的高低,还与生物冰核有关。有关科研表明,森林腐烂后所形成的有机微粒,对水蒸气的成云和降雨,起到了核心的作用。生物的有机微粒,又称生物冰核,即生物发生之核,飘浮在陆地上空,当水蒸气到来之际,水蒸气即附着在生物核上,以生物核为核心形成雨滴,然后降落到地面,形成大气降雨。生物核多,则易于成云降雨。
- P9 A, c& h9 w3 G. ^- |; Y  专家指出,今天全球的降雨量,只有全新世初期(距今70005000年)的13左右。
# p: m. R( v; v( {  目前全球气候干旱化有不断加剧的趋势,与森林覆盖率有直接关系。人类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开荒种地、砍伐森林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地球上的森林在大面积消失,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造成气候日趋干旱。科研数据表明,数千年来的沙漠化,使地表反射率增加了4倍以上,这正是降雨量减少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HUXIANG Inc. ( 湘ICP备11007400号 )

GMT+8, 2025-8-11 17:17 , Processed in 0.0761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ARTERY.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