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许大仙

[驴光掠影] 2011快乐骑行死亡线-新藏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1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2637.jpg
发表于 2011-11-21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music]http://zhangmenshiting2.baidu.com/data2/music/217698/217698.mp3?xcode=1a3654288ab6e1e4af56b6d72d12c4b0&mid=0.01509818977644[/music]
发表于 2011-11-21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晓得表达任何的言语来代表和队友过去一起骑行的日子3 f; y( ~9 u6 g  y3 J( k2 H
      深深忆念三个月过得太快的时间.....好久我可以再去???那个告诉我...." Q  D8 {5 x+ U! S0 L) P) [
DSC02641.jpg

  g" z; l, t6 B4 {
发表于 2011-11-21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Q山 于 2011-11-21 14:37 编辑 7 ^' _( }& U, R- ]9 i

6 Q, [' H2 c: o2 z! u
经筒里摇出的祝福,时时在我耳边游荡
太阳的光芒把你照亮,雪山和草原把你我守望. B! s. C( @$ S" W* q$ q" d
         想念气喘如牛.心肺炸裂.肌肉紧痛.三杯青稞酒后骑行散漫的发卡..............................
) g+ {4 E7 h8 P DSC02050.jpg 2 _* {& X( C" s" U
DSC01866.jpg

1 Y; L: h: I# H) @# @/ G# p7 X
DSC02521.jpg
DSC02545.jpg
发表于 2011-11-23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224154
, z3 u' W! X% `* I+ ^2 NQQ山 发表于 2011-11-10 11:11

9 D  }5 i3 n9 F+ u, J! z8 L) o2 e! R3 M* C- {
哇!极美!
发表于 2011-11-23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的震撼!相当的佩服!
% ~, K3 ?* _1 z+ c6 @/ _; E/ H. A2 D0 v
跟着勇士们的镜头走了一遍新藏线,谢谢分享!
3 k+ R0 }( y& K: r' O8 q0 p3 V; b8 i+ S9 x, ]2 L; E( ^. ]8 j
衷心地感谢!
发表于 2011-11-24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Q山 于 2011-12-5 14:20 编辑 ) f* V& i* p, p  Y7 i
相当的震撼!相当的佩服!
1 _' B) f; z. b' a9 r+ o
# g" a6 J" ^! J9 k( _1 p0 J跟着勇士们的镜头走了一遍新藏线,谢谢分享!" I- x, A; c8 F2 P7 T- W

7 o. T4 A3 H; f$ `9 d' d衷心地感谢!+ e) B& R6 F- s: b1 g5 u
依撒贝拉 发表于 2011-11-23 11:53

+ s# r7 n4 `+ b; {  谢谢赞美  风景
# @. E3 b: P. c, y0 t$ l0 r, H   建议还是自己去走走  感觉更加的刺激你的眼球.大脑.刺激潮不得让你停歇
发表于 2011-12-9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以下这篇文字--我认为要留着我们这个帖里!!
4 k9 ^1 p! N8 o* h, s/ ^+ ^0 y    也坚定了我再去的决心!!
发表于 2011-12-9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Q山 于 2011-12-9 11:50 编辑 & z5 s6 M0 g4 @! h
4 x4 t: f$ c/ n& ]
转载

3 R% |$ \: P* O( q6 I6 D3 M0 ?! K
  阿里的山

* m; L; o$ [. O/ l; W: b4 {7 X
: G/ j4 R5 V. g. G7 A
34_3118764319_20111123142441.jpg
3 M/ K) M3 U; b" a
   并非都是终年积雪

! `( E' g8 q) v/ p
   阿里地处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4600——51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试想一下,立于世界屋脊的屋脊之上的山会是怎样的呢?你一定认为都是终年积雪,高耸入云吧?那你错了!阿里的山,就我们看到的而言,大部分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0 T! O8 J" I' a% i& v5 M+ ?

( Y) R$ H; U: `3 g6 I4 `/ J
     “终年积雪用气候学的语言来说,就是积雪位于雪线”(年降雪量和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之上,常年不化。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雪线为2400——3200 米,这意味着,该山有些地方即使只有区区2400米的海拔,也能看到夏天都不化的积雪。在我国新疆的阿尔泰山和天山,雪线在2600——4100米之间。如果阿里也是这样的雪线高度,那不用说,雪线就是地平线,它的所有土地(可不仅仅是山)都将是和南北两极一样的冰雪荒原。可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就拿我们走过的改则县来说,尽管我们的车一度行走在5500米的高处,但我当时除了高反头痛欲裂外,不仅路上,就是周边不远的山上也没见到有任何积雪。要知道,这里冬季的极端最低气温在1987年到过零下44.6啊!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挡住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阿里地区的降水通常较为稀少(2011年初的特大暴风雪应是例外),加上纬度相对新疆较低,因而雪线出奇之高,达到海拔6000米,最高甚至爬上6200。这使得改则虽然有许多山脉在6000米上下,但雪山远不如想象的多,因为其境内最高的乌斯腾达格峰,海拔也只有6878米。
) ?' l; a" {: K' X! f- _
* s+ ?  Z& q1 M" g
阿里的山很难用终年积雪来概括,那说它们高耸入云总没错吧?要知道,欧洲人为之骄傲的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海拔才4807米,而阿里的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有的是,所以讲它们高耸入云理论上确实没错。然而理论归理论,对游客来讲,眼见为实、感官冲击才是硬道理。所以恰恰正是因为阿里的海拔已经很高,所以许多实际上很高的山相对高度也许只有几百米,在那里看着反而一点也不高,不过由于天气多变,那里的山入云则是家常便饭。
$ b4 t/ h! r0 M6 Y# Y; j
   这方面拔得头筹的当然还是冈仁波齐:等腰三角形带来的对称性、稳定性,浑然一体的黑色山岩与积雪形成的反差,地壳变动与风化雕刻出的沟槽与纹路,都让它看上去那么标致,那么威严,那么与众不同。难怪它能跻身中国十大美山之列。不过冈仁波齐的景色在阿里几乎只是一个特例。除了它跟前的一两个兄弟,阿里的雪山大多并不与它相似,当然也不像国内其他那些著名雪山,比如珠峰、贡嘎、南迦巴瓦、稻城三神山……那些明星大腕,个个顶天立地,气贯宇宙,耀眼无比。站到它们面前,你只能仰望、震撼,只能感叹它们的巍峨和自己的弱小。阿里的雪山看上去大部分基本不具备这种横空出世的霸气。
- C. k8 R. j1 z' e# R9 k
   但阿里的雪山有自己的风格,身处高原和极高的雪线造就了它们群居而生的特点,因此在阿里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雪山一出现往往就是一群,连续十数个山峰,不是头顶白帽,就是身披白袍,肩并肩,手拉手,绵延不绝。它们通常远离道路,比较低调,在风景大戏中更愿意扮演B角、配角,甚至群众演员,而不是出人头地的A角。

& y9 g( C2 L  j% I: m3 j
   雪山当然是指终年积雪的。不过这里我们说的也许是季节性的,也许只是小气候偶然为之的雪山尽管它范围有限,但造就的雪山美景却让人感动和印象深刻。
- {, j3 e2 c! Z$ j* m) Y3 t6 k
  刚刚开始发黄的草原上,散落着成群的牦牛,也许是山羊的头骨和犄角。往东看,远处一大片经幡在晨光中飘舞,那通透的色彩不由分说的就能把人吸引住
  短短的几分钟里,太阳已经越过地平线并在继续爬升,清晨的寒气则在消退,眼前的草原一片融融的暖色,天也越变越蓝了。草原的尽头有一座同样受到初雪惠顾的小山丘,这小山丘安卧在静静的天地间,一床薄雾沙曼短被半遮半掩地轻拂在她柔软的躯体上,未被盖严而裸露的肌肤在阳光的照耀下光滑滋润,好似一块亮泽的羊脂美玉降卧此间。屏住呼吸,脚下的步子也不要迈了.一不小心就会惊吓到这位高原上的睡美人。

' U9 d+ n" M% g8 W6 \- m# c
34_3118790319_20111129151817.jpg
3 x; y, M8 c$ g4 R0 B
     隔湖相望的冈仁波齐与纳木那尼

1 m; L0 B: w2 x- O2 C5 h6 R
   千百年来,人们去阿里,一定是冲着朝拜神山——藏传佛教、印度教和古老的象雄苯教认定的世界中心冈仁波齐。这是人们祖祖辈辈代代相传的老规矩,是深植于人们心中的不二法门和传统习俗。正是从宗教的意义上讲,没朝拜过冈仁波齐,等于没到过阿里!说阿里的山不说冈仁波齐,等于没说!神山冈仁波齐不仅是阿里的山的代表,而且是整个阿里的象征。
5 T2 x4 Q; u& L& z
   冈仁波齐峰是亚洲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神山,纳木那尼峰亦被称为神女峰,海拔6721米的冈仁波齐峰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峰的腰部是较大的淡红色平台,平台边缘被冰雪侵蚀,风化严重,呈犬牙状,平台上有一圈凹进去的沟槽。其峰顶宛若皇冠晶莹夺目,远远望去可见一浑圆的山顶。山峰常常被白云缭绕,很难目睹其真容,峰顶终年积雪,威凛万峰之上,极具视觉和心灵震撼力。也由于多种原因,冈仁波齐峰至今仍是一座未能攀爬上去的处女峰。

1 V/ H) m  e' V7 u0 W  u
   在世界史上,或许有一座山峰的精神地位可与它相提并论,那就是希腊神话中诸神盛大演出的空中广场——奥林匹斯山。不过,环绕奥林匹斯山的浓厚的宗教云雾早在古希腊文化轼微前就散去了;而冈仁波齐直到今天仍然神圣不可冒犯。迄今为止,它还是一座因为宗教的原因禁止攀登的山峰。
  t5 u3 V( o( a+ s' m" T
   在今天世界上有两座雪山是禁止攀登的,除了云南德钦境内的梅里雪山,而梅里雪山的禁登,则是近年的事情,那就是冈仁波齐了。

4 o0 Z, j9 m3 l8 ^' T! F9 V& x

5 I% {9 M" m8 A" Z( a6 H5 C从自然崇拜的角度观察,奥林匹斯山的海拔高度只有2917米,既使在古代,它的神性也很容易破灭——这个高度太容易被一些口味大的登山者征服掉;冈仁波齐则不同,虽然从现代登山运动的水平来看,它的6721米绝对海拔高度并不高,但独特中的独特地理因素决定了它的特殊宗教地位。
" p, ^* \, a4 Y8 g; w! o
   首先是这座神山拥有的那个巨大底座——青藏高原;在这个底座之上还有一个令人生畏的台阶、丹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然后极目望去,拱卫在冈仁波齐四周的群山居然没一座超过雪线,冈仁波齐由此显得特别地鹤立鸡群;最后是冈仁波齐自身的独特外观——四面如同刀削的峭壁形成的尖峰,使它太像一座天然的佛塔。

. W% O0 Z1 a+ O( b: \' r% G
   雪域文化的独特性,是独特的雪域地理决定的。但就人类早期崇拜的普遍情形——指向空中而言,它们都是一样的。
; s: K+ Q8 \' z0 |! C
   纳木那尼峰与冈仁波齐相距约100公里,隔湖相望。与声明显赫的神山冈仁波齐相比,纳木那尼峰是默默无闻的,显然它被冈仁波齐的光环所盖住了,但是藏语意为圣母之山的纳木那尼,相传却是神山冈仁波齐的母亲。
4 P, l3 C: P' u5 ]
' Q; i9 [. @1 s! |2 l- z, `
  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纳木那尼方圆约200平方公里,主要有6条山脊。山脊线上有数十座6000米以上的山头,高低错落。西面的山脊呈扇状由北向南排列,东面唯一的山脊被侵蚀成刃脊,十分陡峭,形成了高差近2000米的峭壁。相比而言,西面的坡度则较为和缓,峡谷间倾泻着五条巨大的冰川,冰面上布满了冰裂缝和冰陡崖。

% A3 I8 s9 f+ I" \
   纳木那尼这里是登山爱好者的乐园。早在一个世纪以前,这一地区就为各国探险家所注意。纳木那尼峰自1905年英国人汤姆、乔治、朗斯第一次试登后,日本、奥地利等许多国家的登山家们都进行过多次尝试,但均未成功。1985526日、28日,中日联合登山队的金伎喜、松林公藏等13名队员,才首次沿纳木那尼峰的西北坡扎龙玛龙巴冰川登顶成功。三名中国西藏的队员加布、次仁多吉、大其米三人把洁白的哈达送上了海拔7694米的纳木那尼顶峰。

3 c# O1 J; g; o% D' h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群山耸立,雪峰巍峨,藏族同胞自豪地把自己的家乡称为雪域。山是他们的故乡,山是他们的生命,山是他们的财富。
发表于 2011-12-9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Q山 于 2011-12-9 11:46 编辑   f4 q& e7 ~5 x# T6 R1 t' f

$ Q- N0 l9 U4 P8 p0 f! f) k
转载
冈仁波齐转山

' A4 D# f1 r. a: Q4 X* R2 e
   藏族人相信人要承受六道轮回之苦。如果想免除有两个办法,其一修成活佛显然是困难的,另外的办法就是去转山。信徒们相信,如果转够足够的数量,就可以在死后永远免除六道轮回之苦。在朝圣者眼中,神山就是现实中的天堂——虽然是绝对坚硬的岩石天堂                     DSC02037.jpg

. n# r4 B5 P, k
               图片来源:个人门户 作者:QQ山

& I$ c% W/ }6 A, o
神山冈仁波齐位于东经81.3°北纬31°,海拔6721米,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从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冈底斯山海志》、《往世书》等著述中的记载推测,人们对于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 年左右。
# q) [7 v3 {# [9 V
转山是来自不同地方的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佛教徒的路线一般有两条——内圈和外圈。外圈是以冈底斯山为核心的大环山线路。通常说的转山是指转外圈,旅行者徒步需23天工夫,磕长头的朝圣者则需15-20天。绕神山外圈一周的距离是56.5公里,藏传佛教徒和印度教徒顺时针转,而苯教徒则是按逆时针绕行的。内圈是绕冈底斯山南侧的因揭陀山的小环山路线,转山人说转13转为一整圈,转一圈可以洗尽一生罪孽,所以都是在转足13圈外圈之后再转内圈。
! l# ?( s# e7 e" Q
神山冈仁波齐的景色非常壮美。金字塔般的冈仁波齐峰和纳木纳尼峰遥遥相对,静卧在雪峰的摇篮中的巴噶平原仿佛飘在云端。尤其在黄昏的时候,景色之美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即使你不是佛教徒,当你沿着千百年来无数人踏过的转山小道从神山的脚下走过时,也会有一种在历史中游荡的感觉。而当你历尽艰辛,完成转山以后,心中那种幸福的满足感更是无法形容。转山的道路是漫长的,通常游客转山都需要2--3天,分别在DrirupukZutrul-puk住一晚。安排更长的时间能充分游览沿途名胜。若是当地人,早晨天不亮就出发,天黑之前就可以回到大金寺。沿途看到当地的老百姓乘坐无棚的大卡车在风雪中缓缓爬行,卡车上有时可以搭载40个朝圣者和他们所有的家当,帐篷、炊具、食品、衣服——很多行李就都挂在车外,一路上叮叮当当的。

8 j) |) h9 k2 [! I4 p( _
转山前应把不用的笨重行李存放旅店,否则会因负荷过重导致体力透支,在高山上会造成危险的后果.过重的背囊不仅会使你疲惫不堪,还防碍参观一些需要爬高下低的景点。进山至塔钦以及参观神山都没有门票.神山附近周围没有植被.所以也没有防火限制.藏族老百姓一般都随处生火。上山前应先了解天气情况因为山上气温差异颇大.而且有时会有大雨甚至冰雹。

/ q& E8 T8 m: {/ Q, A2 k/ z+ z* u$ \2 W1 k9 j
DSC02074.jpg 3 h: g1 V) l6 r9 I- I; q
图片来源:个人门户:作者:QQ山
% d2 c2 ]- X2 n* `
外圈转山行程
7 G& m- V/ a+ R/ G$ Q
外圈转山行程第一天 (22KM,约10小时):塔钦往西5KM一入口(这里的竖旗广场立了一柱20米高的经幡)6KM一河边(河对岸山坡的寺庙可供住宿)-15KM一寺庙(住宿)

6 {6 c2 v( A4 @4 W$ Z  q
早餐尽早出发。向西走不出多远,然后向山坡脚靠近就能看到转山的小道。缓缓地爬高1个小时可到达一个小山坡顶,上面的玛尼堆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经幡,这里已经可以看见神山了。由此下坡,小道折向北进入拉曲峡谷(Lhachu Valley)L个小时后来到两腿佛塔(ChoSen Kang-nyi),这是神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从它的两条腿之间穿过会得到神的保佑,而有罪的人则无法通过。这里海拔4750米。
DSC02038.jpg
图片来源:个人门户:作者:QQ山' ?+ Q3 M' e3 v7 G2 u
佛塔的东面几百米处有一棵巨大的经幡柱(Darboche flagpole),经幡柱每年415日斋会定期更换,这是一个十分隆重的仪式。接下来要沿小路下到谷底,两侧是耸立的红色峭壁。西侧中部的峭壁上建有Chogu(海拔4820),初建于13世纪。峭壁下就是Lhachu河,跨过河上的小桥可以爬上这座悬空寺。寺中神坛上方的玻璃柜中有一尊珍贵的塑像叫Ch0gu Opame,来自印度,据说会开口说话。从这里能够看到冈仁波齐极具震撼力的西壁,那三角形的冰壁仿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的佛像。转山道在小桥分作两条,分别沿着Lhachu河的东西两岸。两条道都通向Drirapuk寺,大约还有3.5小时的路程。西岸的路在快到的时候必须脱鞋涉水,沿东岸的路则要稍微远一点。两条路都不陡,但海拔一直在缓缓上升。
( O6 |3 y$ n1 d5 O& a/ D/ u& c
Drirapuk寺在Lhachu河的北侧,名字的意思是雌牦牛角洞。寺正对着辉煌壮观的冈仁波齐北壁。
冈仁波齐转山路线图.jpg
图片来源:网络; }  x6 G! t; _0 D8 g
第二天 (22KM,约8小时):寺庙一4KM—天葬场一4KM一山坳玛尼堆(海拔5700)4KM一河边-10KM一寺庙(住宿)
. d" ]# ?6 J) z% w& X5 _
这是最考验意志和体力的一天,要爬高762米,到达整个转山路途中的最高点Dolma La山口,海拔5630米。沿着Dfirapuk北面的峡谷走上23天便是印度河的源头,而转山路则是向东,在神山的左侧。路一开始就是一个陡峭的石头坡。小路弯弯曲曲来到5330米的Silwutsel Charnel Ground--一死亡之地,满山坡都是衣服、布条覆盖的玛尼堆。这些代表着一次象征性的死广,信徒们认为滴上一滴血或留下一缕头发效果会更好。
DSC02124.jpg
图片来源:个人门户:作者:QQ山
4 L8 z$ F7 U* g5 _7 k% r3 M2 a" @
在小路被两旁的大石头所挤迫而变得狭窄的地方,便是罪恶的检验石。据说如果人前世作孽太多则无法通过。走到Siltwutsel的尽头,小道的右侧是圣者米拉日巴(Milarepa)的脚印。这里是Milarepa和苯教的XX师Naro Bonchung斗法之地。相传二人为谁占领冈底斯而斗法时,相遇在卓玛拉(Dolma La)山口的巨石上,为说服对方皈依自己的教派而互不相让。时间久了,石头上都踩出了深深的脚印。遥想这些神奇的传说也许可以让你的转山之路不那么痛苦,不过Dolma La山口仍然会让你上气不接下气,每爬几步就忍不住要找块石头坐下喘上一阵粗气。但别坐得太久,容易感冒。

) X: _; v) I; A7 }
Dolma La神秘而有些诡异的气氛中可以休息一下疲劳的双腿,然后开始沿陡峭的碎石小道下山。这一段是整个转山途中最危险的一段,很容易崴脚。难以想象在这样的路上怎么完成一整套磕长头的动作。往下看,山口南面是碧绿如玉的托吉错(5608),意为慈悲湖。传说在此湖中沐浴,能洗净身上的污垢和孽障。
DSC02111.jpg
图片来源:个人门户:作者:QQ山
( y! T  [( w- j' {( c5 g4 g' y8 z
下了坡路迹就消失了,只有在一块块褐色的大石上蹦蹦跳跳前行。重新找到小路,再下一个土坡来到Lham Chukhir河谷中。在小路和小河交汇地附近有一块大石头,上面是转山道上的第三处佛祖脚印。河的两岸都有路。东岸的路不像西岸那么泥泞,看神山的视野也更开阔一些,不过你需要踩着河中的石块到东岸,夏季水大时会比较麻烦。经过一个玛尼堆群时,你有机会最后一次近距离地看一眼冈仁波齐的雄姿。走在河岸上感觉轻松了不少。几千米后,小河转向南,进入另一个峡谷。河岸边的草地上是扎营的理想场地,没带帐篷的人只好沿峡谷走2小时到Zutrupuk寺歇息了。Zutrupuk的住宿条件比Drirapuk要好一点。

4 q- a0 S  r$ L, K) s3 U! T
第三天 (9KM,约5小时):寺庙一6KM一出口收费站-3KM-塔钦

$ [; @) ^$ @3 @$ P# O; b- k+ j
参观Zutrulpuk(海拔4790)。米拉日巴洞在面北的一间扎仓内,房门并非总是开着,需要找到寺内的喇嘛,最好作点小小的捐赠。回塔钦的路很轻松。在小河快要流出峡谷进入巴噶平原的地方,河岸变得很陡,沿途经过一些多彩的石头,由红到黄,由黑变紫,这一带叫TrangserTrangmar(金色和红色的石壁)。然后小路拐向右方,沿山脚一直回到塔钦。经过前两天的跋涉,这第三天实在很轻松。

/ \# J9 E$ j) L5 z
不过体力好的人,完全可以将后两天行程合并,这样两天就能完成整个冈仁波齐外环转山路,节省出一天时间可以到内环转山道看看。
0 B7 }( s3 @) ~( v0 |
内圈转山行程
. W* B4 d# A3 B' T+ `/ O% Z
内圈的起点也是塔钦。路上所经第一座寺庙是江扎寺。这是直贡噶举派的多杰增巴所建,是直贡噶举的根据地。往西则到了赛龙寺,绕过因揭陀山就到了直贡噶举十三塔。塔中分别供着17位直贡法嗣的法体,自此再向前则回到起点。内圈还要经过两座湖--小噶巴拉湖水呈白色,而噶瓦拉湖水则呈黑色。内转经道几乎没有什么景色可言,转一圈的时间一般可以了。如果不是宗教的原因,不走也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HUXIANG Inc. ( 湘ICP备11007400号 )

GMT+8, 2025-8-28 11:25 , Processed in 0.25898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ARTERY.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