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阿里里 于 2010-4-28 17:05 编辑 & L3 Y9 f& r, B* r4 X0 z! b' j1 c% d. l7 A
 
   " p- @' l' f$ `* T- s
 - q) z  Q4 e% O9 X
 书家说:“1675年前(公元330年)的春天,大漠的东北风却来得异常猛烈,裹夹起砂粒,击打在用红柳枝和泥土混合筑成的楼兰城墙上,发出“噼啪”的撞击声。楼兰城外,在把守楼道的烽燧里,一名穿着厚厚棉衣的军官缩着脖子,刚刚把要塞里最后一点儿银两支付给贩运柴禾的楼兰商人。像平时一样,当天文书就把这件事记在木简上,并落款写上当时的年号——建兴十八年。 0 M) T& Y- |1 M  到了公元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挖掘楼兰遗址时,无意中发现了这片木简。在随后的研究中,木简上的纪年让学者们困惑不已: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建兴十八年”这个年号,西晋“建兴”年号只延用了4年,即只到公元316年,而木简上的纪年却多出了14年。这究竟是为什么?
 ' @( J$ u" Q; z7 u6 ^$ D  对于这一细节,学者们推测:在公元316年“建兴”年号废弃之前,由楼兰通往内地的丝绸之路——楼兰道被沙漠覆盖了。那些被隔绝在沙漠要塞里的可怜士兵,仍然沿用早已废弃的年号,并年复一年地盼望着接替他们的部队。
 8 A3 z/ x) u1 c' `. D  随后的岁月里,这条曾经把丝绸运到罗马又把佛教典籍传到中原的文明交流之路,北湮没在了漫漫黄沙下。从此,这条沟通东西的丝路南道从中国的史籍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 A" j' Q$ s) a; J) p
 
 * h  }* c  J4 l/ A! t: a我与如风教授相约: 2010年或是2011年, 我们去探究古楼兰......4 G. j, l( M* g2 A7 R' I. @* s
 2 x  x5 Q+ p! U. P2 r- w
 
 4 x" ~( E- f. Y  E  }4 w0 Q8 S! t" B' @3 G% r8 j! G# l
 
 8 _! ?2 w* z# @& q0 d$ ^
 % d7 D: l: Z! S1 q3 W# a; L. F# t% D- E5 F- J
 
 + t  |! M* f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