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阿里里

[驴光掠影] 三上太行为了啥? 只因大山美如画!(全篇发完,期待赐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5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着阿里里老师图文并茂的强帖,学习了一次历史课。 真受益匪浅!maomao04maomao04maomao04
发表于 2009-9-5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鹏飞天下 于 2009-9-7 19:04 编辑 * o/ @. ]- e; c: ?/ N  D) [

9 b. X: {" C% p2 X" F- U) f阿里里老师好贴,顶
发表于 2009-9-6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11943
! D+ u# F% Z$ ?' R
5 D* C6 z9 d, A* I5 d+ S$ z天梯的上方是郭亮村,下方是西梯坡村。$ N$ C6 p) r8 V' c  m( f

; y; D. E, n5 S5 I; L% Q$ h* a0 f* b
前两次到郭亮,# O; i6 h$ L" b5 s/ d
踏步天梯,
* \! j2 \' Z! w& ]5 T& \( F都只不过是走了一段即止。& X8 U, A7 u1 W# |- ]  N* ^
这次,& o/ k& c, t5 P# }! p7 o3 {& e
强驴同道,1 R: j. E$ i7 D
大家决定一下一上,( }) O5 X3 S6 a6 M7 j
走完它(往返1440级石蹬台阶)。
) g" S* D: `( ~7 J2 |; F4 U6 p1 u* q, a
' s& C% h7 L$ T! z
阿里里 发表于 2009-9-3 12:28

$ b8 |2 }  o, t3 ?0 s% T) g3 Q是规定都只准这样站着的吗?(新驴问问。。)
发表于 2009-9-6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12047
# J. _4 q+ g$ L+ q7 J阿里里 发表于 2009-9-4 10:30

( ^; S* x  K$ M2 ]3 U( d花的瀑布!
% ?4 Q- _* \4 R! p0 q9 x$ o, D$ A$ k9 f阿里里老师的PP好美!
, y% @$ _6 l& }" g0 O跟哒你的镜头走了一圈,也学了一圈。真好!
发表于 2009-9-7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里哥,不知道这个地方冬天去怎么样噢。。。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里里 于 2014-3-10 20:45 编辑
2 I- o( i; ]  m2 j3 e3 Y! o
* Z( g! v* P6 [- z+ v2 K; }: i) R9 |为何要去马疙当? 只因那里有个孟门关。
+ e' e/ X( ~8 ^# q; ~6 i( Q  Q0 A2 Y7 g: T8 z- u; ^
孟门陉(关)即白陉(太行八陉之一),位于河南辉县薄壁镇后的南关山,即为《吕氏春秋》所说的孟门山。这儿有个从太行山流下来的磨河冲出的大裂谷,古白陉的孟门隘口即在此。孟门隘口,两山耸峙,宽仅2米,地势险要,古为晋豫交通要冲之一,因其紫色霞石遍山,又称紫霞关。
- s) ^: ?7 r. M% C! k' `9 y2 \
: [9 j8 [8 [& C' M0 P
8 ?; a5 z* b6 h  |0 `+ |$ v
IMG_2562.JPG ! F+ j6 c  ?$ y. D. H2 t% f
5 f* o% r6 H# M/ B" `: l! v
% o' p9 y5 J  ]0 |4 R6 g
找寻孟门关颇费周折。 一路问去, 几乎无人知道孟门关, 紫霞关。 最后, 我问“没牙豁(孟门关的当地称呼)”在哪里? 却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指出了明确的路途。. N6 N' ?, G9 }" T% ^
5 C+ y; y0 x1 e, ~; ~; E; T

' [, ^1 c8 s& E/ R然而, 在距“没牙豁”仅有十公里的地方, 道路受施工之累而被阻, 我们被迫止步。
$ J! v* A* u* P0 B3 C6 q( G

8 e: }* s; K' Y" z/ F是此行唯一留下遗憾的地点(做了计划而未到达)。
$ n" z! y4 u- [6 v3 ]/ X, E
7 g' {; u' l0 l1 T* J2 H$ J' q7 w. l

# A) U8 y9 P1 C这遗憾, 会要等到2010年, 我四上太行的时侯了......
9 i  h+ X: U; M
$ ^- u+ @5 k6 n" ^$ P. t  {/ U

7 f4 M6 @: |- l- J4 [1 e; R5 e2 C, W# O3 J; x4 e( l2 `8 K

* h! m8 g0 E1 h0 ]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575.JPG
1 n8 x( S3 y. s6 A) k0 c+ n2 j0 L& y7 c; a
号称"小壶口"的地带。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571.JPG
* A# C5 e7 l1 E! Y/ B! j4 G, S$ x- ?% T) d* P3 P) U
在这里, 是极其珍贵的大山之水, 生存泉源。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577.JPG : v0 T3 Q6 c* ]. y: v

( \: `7 D! u- `$ H; e1 m挺进七十二拐。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586.JPG 7 d- C: A8 j* ]4 q) c0 A7 l! U
! V7 v* @0 q- a1 l3 T; ^+ e# a
IMG_2594.JPG
4 w+ V$ {$ k6 F. T+ m/ o, H+ o! X/ S8 B
关于72拐, 大才女哈王在其网易博客里写道:  b, j3 J( g( H

6 g4 v2 W; |7 R0 M; Y“白陉位于山西陵川县马圪塔乡和河南辉县薄壁镇后的南关山交界处,这儿有个从太行山流下来的磨河冲出的大裂谷,当地人称呼它为十里河大峡谷,该峡谷长约10华里。白陉古道就悬之于十里河大峡谷的峭壁中部上端,被称为“悬天古道”,是太行八陉中目前保存距离最长、最完整的古道。是山西通往河南辉县的重要关道。) A# m& \: t* O0 w0 H
* m4 t& Y) C) Z% ?- k

! m- x4 C" X7 Q5 j8 _9 [这是一条在峭壁上修筑出的下山道路。古道总长五公里,宽2米,由七十二拐和古栈道两部分组成。其中七十二拐,利用山峡地形,采用“72”拐的构筑形式,将客商逐步送上200--300米的山巅,设计工艺3 v. |  ?9 l0 I, m0 H5 ?& O( o
之巧妙,在我国堪称独一无二。
/ x6 t2 n/ g$ `1 L6 _* ^+ {2 F
0 i2 }( k5 d1 q) N
我们本来打算只走20-30拐就下山,可是大家的兴致是如此高涨,速度也是飞快。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都登上了山顶,站在山巅。一边山西、一边河南。想象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情形,我们都得意地笑了。”
- z6 Q3 N1 ]' M# 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HUXIANG Inc. ( 湘ICP备11007400号 )

GMT+8, 2025-10-31 18:10 , Processed in 0.13867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ARTERY.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