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之光 于 2013-4-20 08:04 编辑
" I5 F9 X" o* W1 L
5 ~( A" e! e- x- u5 |有关孔子,请看官方的介绍,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 k) C# T% e: z7 }3 C( c2 u3 {' g
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 H# {6 z! D, V: B- ]$ i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0 p) x, `: P* P, i+ E" d( L-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