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 这是姑娘们在表演女声大歌《心中想郎》1 h. R6 S/ g4 D! H: w “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这首侗家的歌谣很清楚地指明了侗族文化的精髓在侗歌。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从古至今,他们叙事、传史、抒情等都是通过口传心授。也正因为如此,侗族文化尽管经受过历史的风风雨雨、人间沧桑,它仍以一枝独秀保存下来,并逐步引起世人的关注。
 ) k8 j2 \- F+ P! e  Q/ e8 @5 ^侗族大歌曾经参加过春节联欢晚会的表演,侗族姑娘从小就开始学歌,每年的春节和八月十五,在盛大的芦笙会上,鼓楼边,就是侗族姑娘们一展歌喉的时候。过去国外有一种说法,认为民歌中没有和声,东方民族没有和声音乐,实际上,侗族大歌就是多声部的和声音乐,这种天籁之音听起来是那么自然流畅,动人心弦。 ' y7 s* o/ h3 i( ~' C. [2 `
 侗族大歌"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是中外民间音乐所罕见的。大歌的演唱场合是比较讲究的,除平时训练外,大歌在重大节日、集体交往或接待远方尊贵的客人时才能在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里演唱,所以侗族大歌又被称为"鼓楼大歌"。
 . N+ ^9 M  d# M# c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在侗族地区,歌师是被社会所公认的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因而很受侗人的尊重。侗族大歌作为侗歌中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与侗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
 ! ^$ u2 ?5 w+ }. A) E7 }% @! q3 `- k当我听到这天籁飘出的时候就再也没按下快门了。
 , O" H. R% r: U0 E; z3 m) A, d; z7 U! r5 E$ @9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