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米—株洲 于 2010-10-16 17:24 编辑 ' n2 T, f4 q0 m+ a* N& N: Q
) j4 a$ \. A! K' U$ J B& c6 U: n
“除了工艺的特别外,更多观众是被背扇所表达的母爱所感动。” ; }- L4 f2 U6 {; M
/ r6 ]& s9 K u" M5 ?. N简单地说,背扇是贵州少数民族妇女精心绣制的背孩子的工具,她们为期盼后代能繁衍下去,从做姑娘时就一针一线绣制着。 “在古时候,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贫困,小孩生下来未必就能存活下去,母亲把愿望寄托在背孩子的工具,也就是背扇身上。这里面有她们深深的祝福和祈祷。”在他们有衣服的历史开始,就开始有背扇。
2 P5 \. l4 M- c# O, c0 L2 P
0 b% }7 W# T1 Q3 k这个小小的物品凝聚着母亲深深的爱。背扇的造型总体为T型,由背扇心、背扇脚、盖帕和背扇手四部分组成。其中背扇心是背扇的重要部分,为了孩子的脊柱健康,细心的母亲们在背扇心的内部放入竹编、毛毡等物,这样既柔软又挺括,孩子裹在里面非常舒适;背扇脚位于背扇的下部,起着兜住孩子的作用;盖帕能为孩子挡风遮雨;背扇手则紧紧地将孩子维系在母亲的身上。 0 u; C1 U" ^* E
“不要小看这一件物品,它一般要花一个妇女半年的时间来编织它。”背扇大多是在她们的空闲时间完成,有些还会拖长到几年才能完成,“比如有一种织锦背扇,一天也就只能织一寸,一个背扇几丈长,断断续续地织,估计要几年。” # b# @1 d. j( Z0 A
4 o: s! I8 M. E; [% |# [' v绣背扇是贵州少数民族女性一个重要的活动。她们从小学会刺绣,还没有结婚就开始绣背扇,“第一,背扇必须由未来的妈妈亲自绣成;第二,她们认为,绣背扇必须找到安静的时刻,以免惊扰了未来的孩子,所以她们在婚前,背地里偷偷地绣,为未来的孩子祈祷。”马俐介绍。出于同样的原因,有些地区,背扇也必须在春节前绣,“因为春节之后,万物复苏,鸟叫虫鸣,她们认为这会惊扰了孩子。”
9 X& S: v Y+ ]9 ~; C$ W4 j
+ B! O; _ _( V+ I# p背扇上面的图案,也寄托了她们深深的祝福,桃子、鱼等等这些在中国古代象征吉祥的物品是上面常用的图案,还有不少是用石榴做图案的,“因为中国人古时信奉多子多福,石榴里面籽多。”还有很多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女人们一针一线将历史的记忆、神话、史诗和悲欢离合的故事,绣在背扇上,随身携带,世代相传。 * P1 H) k9 U3 ~9 x! H
“在贵州少数民族的风俗里,背扇做得好坏,是评价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勤劳能干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关系到她们能否找到如意郎君。因此,待嫁的姑娘无不精心准备、百般重视。”
, V- k, i% b! C6 `1 M “我们这里的姑娘从小就学习刺绣,出嫁前很早就开始绣嫁妆,有的还偷偷绣结婚后生子用的背扇。” : a2 V) T! n- l6 m
“在过去,背扇作为孩子一生一世的‘护身符’,无论是制作、使用还是收藏,母亲们都充满了虔诚之心,背扇就好像连结母亲和孩子的‘脐带’一样重要,她们绝不会轻易将之出卖或者送人。” " o2 J4 P$ C# \: I+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