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627|回复: 9

[驴光掠影] 用生命探险--历险黄江源 见证未经雕琢的美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4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州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黄江源景区. v6 G" U6 Z" T+ h' l

3 `* ]$ q0 n! e! @  v" x我们一行19人相约山之巅俱乐部,在队长城市猎人和副队长快乐大哥的带领下,向阳明山万和湖出发,开始了穿越
大黄江源的探险之旅。晚上10时许,我们到达万和湖,开始扎营,阵阵的凉风让我有点季节错乱的感觉。本次探险人员中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12岁,有2名女驴友,还有几个曾穿越过的老驴。正因为他们有经验,不会迷路,我们几个新驴才敢上路, \$ E* S, g, _' {5 b0 E
4 j1 L; O) B! X% ?

: q- N! {' T. j& x万和湖是人工湖,当年明朝公主为了逃婚而到了歇马庵,赶走了在此地的昭禅寺的和尚,后又建立了歇马庵。鼎盛时期有108位尼姑在此修行,如今的歇马庵在文革时期被毁,几年前还能看到满是沧桑的遗址。* [9 M7 v- ^4 f" N2 S/ e  [
# k% L+ k. |0 _, `  X% f2 v

! I) r9 c! f) f3 W
黄江源有大小之分,灵动在湖南阳明山西北的崇山峻岭,是唐朝柳宗元《游黄溪记》的黄溪河源头。( ^8 F. b/ x8 y; f) F! d  y
大黄江源原始森林连绵无际,人迹罕至,深山幽谷,空气洁新。这里群峰叠嶂,山高路幽,石怪峰奇,森林茂密,云山雾海,清泉飞瀑,水珠飞溅,松涛和鸣,秀竹滴翠,路转峰回,鸟语虫鸣,奇花异草、相互辉映。这里先汇拢滴水清泉、山涧清流,然后浩浩荡荡推拥而下,就荡成了溪,如一条绳索绕在山间,民间叫她索溪。黄江源不叫江,也不叫河,在我心里,江河在摇远的山外。这里的水在岁月里聚集成溪,积淀成潭,溪谷幽深,岩石陡峭,飞湍瀑流,滋润出原始、纯粹的景观。或许大凡称得上美的东西都隐藏得很深,深得让人无法轻易观望与触摸,如今真正能穿越大黄江源的也不过几百人。
7 m& y" T$ E# y$ t  j6 `8 S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山水之间,人们可以获得山一样的智慧,水一样的宽仁。带着对山水的虔诚,勇敢者们总想冒险去探访。我也是偶然而随意中,跟随“山之巅”俱乐部的驴友们走进了大黄江源,之前虽对户外露营带有激情与幻想,但对这种探险穿越毫无认识,甚至还从未参加过这种户外活动,只凭着对山水那种原始的热爱,对摄影那份爱好的执着,愿意以双脚为赌注,跟着有经验的驴友们心惊胆战地去历险- \; `- P* x* u6 p2 t

1 l* u% {6 m9 X7 Y+ o$ p% h! ~9 M
6 l& V8 E+ V- A- [
# D5 ]3 Y: Q+ g: ]" m  a6 K7 k* B( X" r( R5 J) }6 u- Y* z
        大部队沿大坝而下。第一步下大坝就困难重重,
2 A+ q2 `( J. Q; R* N. I其实大坝右边有一条小土路可以下去,只是需要弯腰穿过树枝才看的到路,往下走约1公里就是龙潭,柳宗元游黄溪记的源头。
8 @, {9 k6 h# d6 h1 Z( ~
昔《永州宁远县志》记载:“歇马庵,其下为龙潭,俗呼海口,水从潭底喷出,如瀑布焉,或遇大潮,则汪洋浩瀚,可溉田万亩。潭深不可测,沉石续缦,百丈莫穷。唐柳宗元游黄溪记》所谓‘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甕,侧立千尺,溪水积焉’者也。龙潭下为七星荡,黄溪之源于此。”相传龙潭为大禹治水驱龙于此,与大海相通,故有“海口”之称。昔《阳明山志》载:“龙潭源大而深,为七堰之冠。七堰在龙潭之下,为零陵黄溪之源,唐柳子厚所记者也。”从龙潭到黄溪是数十里原始森林中的崇山峡谷流水,称之为大黄江源,途中那气势壮观的一瀑一潭接一瀑一潭为世上罕见的“七星荡(七堰)”,已于二00六年选入百姓喜爱的“湖南百景
- o5 O( P/ N1 V
8 E% U; @" `! ?) [' W
$ u% i& H3 F' u- k( F
$ a- T/ i0 e* H9 U/ X( I4 ^清早匆匆吃完早餐,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穿越。陡峭的大坝不客气地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也让我对溯溪瀑降有了新的认识。在老驴友的带领下,我们一直是在丛林中穿行,经过的大部分是原始森林和原始次森林。终于见到小瀑布,我们也下到了黄江源溪谷,便溯溪而下,跟着溪水方向前走。当在悬崖陡峭、布满荆棘的路上攀爬,在竹海扬波、松涛翻滚的森林里摸索,在谷溯溪、瀑降涉水中前行,这种探求、好奇、渴望的过程以及由此所赋予的神秘感,仿佛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是感觉这一幅幅山水的画卷的自然、亲切、凄美、灵动9 d' `" X" f' ~* T- v
* s" F) S* C" @; ~# `
; c8 A. r. C( ^) ~* P- Z
, g! V5 L, h: H3 g" Z% Y

8 m: S8 i2 B. c' ~, |$ ^8 t+ ^2 U  m# ]$ t

4 Z; O! o( H' c2 c
+ f% {4 L& y( @0 V9 ?, d" U8 p) Z, M; l' l4 o

) d$ N3 x+ B# M. U) X6 [: V. |5 g) s: f* A* `9 `

. Q$ v2 g! e# f3 |3 ~7 C
我们虽然说是走路,其实又没有路,这时候才明白路在脚下,是靠走出来的。当然,既然是探险,那么所走的路危险系数肯定大,一不小心,随时都有跌跤下滑的危险。一路中,先是在阔叶林中穿行,遮天蔽日,头上到处是绿色的树叶,再经过大片的竹海时,竹林里没有路了,我们背着包过不去。回想起来真的太好笑了,这样的困难在后面的穿越中只能是一碟小菜,而当时我已被失望和困难所包围着。在经过蚂蝗肆虐一番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百米瀑布前,当时已是下午一点多钟,瀑布两边垂直的崖壁形成一条幽深的峽谷,往下看近百米高,而且一个接着一个,凭一般的措施和我们的技术肯定无法下去
6 t3 }) |: l# y- a# s3 R0 u$ M
/ x; I$ i4 `% q, M. j+ {5 h& G( j

" j7 ]9 E5 ~# P1 |
3 p) z; f+ o/ B, P
5 m3 r2 ], q" A- y3 m  E年轻漂亮的糖果果在竹林中爬行,她哭了并不是探险的艰辛[而是被蚂蝗咬了
# d* k' p+ d( l/ l1 Y. }& h大家休整时,几位强驴在悬崖瀑布前踩点讨论,一个方案用绳索吊下去进行瀑降,去看看壮观的百米瀑布,试试没人能下的瀑布到底有多惊险;另一个方案考虑人多花的时间长,而且还有一部分人没有瀑降的经验有危险,不如翻越山岭绕过去,避免意料不到险情发生。站在百米瀑布上面我们进退两难。一番讨论,最终选择翻越山岭0 s. p: p# G& E+ W. k

0 w& Y# A$ K! S3 B( W* r8 e& d5 S' f8 m
" z; X3 i( X8 Z1 b! S
* R6 b3 z1 P/ _2 a$ Y- V, k
下午2点钟左右,我们开始翻越山岭,绕过百米瀑布,山很陡峭,落叶很厚,类似于原始次森林,体力透支的我们吃力地沿着野猪们走过的山路攀爬。此时,谁知道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突降的暴雨真是“屋漏又遭连夜雨”,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尽快登上山脊,每个人和背包都淋得往下趟水,山还得继续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爬,我们终于到达了1200的山脊,但前方是一片竹林,没有路可走了。领队用报数的方式清点完人数后,与老驴们粗略估算了一下地形和溪水流向决定赶紧下山。做出决定是很难的,越往右越能避开悬崖峭壁,但是过了又可能下不到溪谷,断水和虫蛇可能危及到安全,还有阵阵的雷鸣闪电和倾盆大雨。由于此次探险队员太多,下山需要很长时间,就算这个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也只能跟时间赛跑滚下山去。下山极为艰难,蜿蜒崎岖,叶松石滑,加之暴雨和沉重的背包像只邪恶的推手,真是寸步难行。城市猎人与驼哥在前面探路,我们跟在其后,奋力地抓住树藤、树根快速向山下“坠落”。下谷很惊险,一旦踩滑,就可能跌入山谷下的溪流中。当我们下到一半的时候,有一约五米高的悬崖处,驼哥与领队顺着崖壁上的小树枝和岩缝下到了崖底,在离崖底十多米的地方等我们下来,第三个下来的是邓光头,当时领队对着崖壁方向坐在石头上指导,驼哥背对崖壁而坐,领队突然一声大叫“啊!”,随后一声巨大的声响“轰——隆隆。”他脚下一块几百斤重的石头应声而下,山壁上没下来的人都条件反射式的惊叫。说时迟,那时快,领队往旁边一闪躲在一棵大树后,驼哥起身一个箭步加鱼跃,抱紧一棵碗口粗的树,接着一个180度的转弯,口喘粗气,脸色苍白手脚麻。巨石不偏不移的砸在驼哥坐的地方,整个过程也就在两秒钟之间。下面如果不是驼哥这样的强驴,险情肯定躲不掉。这时邓光头还悬在半空大喊救命,上面的人放下了扁绳,邓光头才顺绳而下。有时候下面的石头是松的,稍不小心,就会有生命危险,为保证安全,后面的人都用“扁带”牵引下去。一路上真是充满了刺激和惊险,我们的衣裤和行包都是湿的,好多人的相机由于没防好水而不同程度损坏。7 b* C0 x0 O, N7 `- j% D; @" I* x2 n' d

" o8 Z8 ]% P* b, i9 K2 F% l
+ L% [% {* u# H' o# H# R+ Z6 U( ^( w/ \* _1 r/ _) }
2 q& Z! @# }' z8 ~0 M& B
& v' L& k$ J! e

- g7 S- |2 L/ d9 Q
& j- N5 J% G$ ]
0 J" p! @3 v5 _0 R+ D- ?3 X' l! S4 y2 h8 v) I

, [6 U5 E( F. ]+ c  D7 P- r
: h5 T% [# R) x/ \' ^# V0 c& V: h: I, v

- {, U- H- z' p; X
4 x5 |" e* q1 k! o7 \6 F  p6 ~) n3 d4 a( u; c
- g! n: U* G& `* {+ V6 \/ q. ~

2 j7 |7 c- u/ w1 {  E4 @! ~# q" w

5 E0 }' h5 n4 v$ q
8 e- F  }$ }+ t/ i! p5 k6 ?" z" b% @9 Y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9 V" L4 i  b: ^9 i) N

; y( q- S( i$ I3 p
8 E7 e2 D+ j2 |8 v- a
/ n: {! R! U3 _% m8 _, I9 T3 j+ `) x" P6 I) f; Z$ J4 X
这位大湿就是险些酿成大祸的邓光头,显得好无奈。只可惜当时无法用相机记录那惊险的一幕
" Q# d# T/ {* G  k- ~4 i! c

下午六点,我们终于到达谷底,这时候雨也停下来了,后来想想有点后怕,如果那时候下面是悬崖或者有人受伤就完了!不过我们还算是幸运的,一路都是,我只能这样说。幸运的不止如此,下到峡谷,刚好是百米瀑布下面的大水潭,湍急的河流蜿蜒而过,大块石头可以让我们安营扎寨。大家精疲力竭,却又很欣慰,因为很幸运地走完五分之二的路程。第一天的探险随着夜幕的降临结束,第二天继续穿越......

3 @! Q5 @  |9 U- C" E0 G- A& J$ M

- @/ s  F3 r5 z- w
2 Z* g- U  @- A  D) {( V3 ~$ T7 T: v; l1 i# \% H+ \+ M; l
5 Z* c+ @; K5 X) l! W( l
, y% o" r4 |4 h7 `- ]2 D
/ L: W" v0 n1 ]; Z7 g- A
* {4 J3 N! P- n0 \

, m% H9 S6 Z+ [7 A: w& D/ r# K# V- ^; P9 _) x- \

1 D7 `& H1 B  w9 Z! G* S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 N; z' N+ Y6 }+ v' K. S昨天下山后,大家清洗了徒步的劳顿
,消耗殆尽的体力在慢慢恢复。晚上扎营的地方是一个瀑布景点,特大暴雨后,山洪水如万马奔腾般滚滚而下,落在十多米高的溪底水潭发出的声音振耳欲聋,数里之外都能听到她的声音。瀑布注入水潭的一霎那,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腾空而起,溅玉抛珠一般。忽然一阵风吹过,把瀑布的浪花高高托起,碎成粒粒玉珠,向四方喷散,在晚霞照射下,幻出道道彩虹,炫人眼目。从飞瀑中喷溅出来的小水珠细如烟尘,弥漫于空气之中,成了蒙蒙水雾,给山涧林木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size=+0]一眼望去,那瀑布像一袭袭飘扬柔软的白练,带着浅浅的笑靥,带着朦胧的醉意,带着狡诘的惶惑,洋洋洒洒,絮絮叨叨,飞流直下,狂奔而来。千万年的积淀与孕育,千万年的等待与期盼,为的是这众身一跃,为的是完成与脚下卵石的亲密接触。那溅起的水花,如玉似珠,似云像雾,似洁白的山茶,又似晶莹的雪莲,呢喃着,嬉戏着,欢呼着,演绎着一曲曲华美、激动、狂欢的大合奏。这种场景,恐怕是他们来过这里的老驴们也没见过的。不愧是老驴,他们体力好,晚上不仅生了篝火,而且还去溪边抓了山蛙来烹饪,听他说那味道就一个字:爽# H( Y4 r$ R' t$ W: @( q/ j/ C

' n/ p6 U- b/ A2 E, ^8 f
) z1 ~, |" N, R
+ \$ m( L2 z# V) }! [. \' S# a' C9 e; ?" G
$ g# w. @* d% Q7 A  ?  Q  f

( H) A, {- I( M: P7 Y$ }+ S
' p  p. v: `7 f4 G: i$ n- f5 J# _. o2 E

# M2 P, K, P% ~, L4 M: c: p% w( q; f% y& q6 T; i; Y

7 M. h+ w7 p6 M: n1 M3 L, m. B5 L( p$ g8 D2 j: W5 b$ d' X# w2 v

" A  E* }' U* f  `, E; {$ J
1 G8 ?( d0 c2 h& d! g
: P7 ?  \" G* |1 C) J
; z" N7 X9 c( s+ v% N3 I. y, @, y7 G) m* \" L
第二天刚蒙蒙亮,我就起来了,感觉全身疼痛,加之晚上睡在倾斜的岩石上,听到欢叫瀑布声,根本没有睡好。但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整,加之听说下面都是飞泉流瀑,巨石深潭,景色更美,顿时精神倍增,背起背包跟着队伍出发了,开始了第二天的探险。[size=+0]可一上路,就要越过又宽又高的瀑布,两旁是光秃秃的岩石峭壁,下面是幽深的溪水,又没路了。探路的强驴背着大包强行爬上了峭壁,扔下带绳,大家顺着绳索连抓带扯地跟着爬了上去,再想方设法下到谷底,开始溯溪穿越。狭窄的溪谷里充斥着深水,岩石上湿滑不堪的两边都是峭壁。大家小心地攀爬着溪谷旁的岩石走捷径,水性好的驴友往水中游过去。有的地方峭壁根本无法越过去,都得下水淌过。所以,整天衣裤都是湿的,大家都把相机、手机用防水袋包起来,背起渗水的包包前行。像领队和驼# ?( b, y- ^% t6 M2 E) t' N
哥他们的包包进水后重量增加至百斤
,没劳力恐怕是无法行进的

7 ~3 M; \% {7 ]& q% A' F4 g; o2 W# s- u9 x  s

8 A' g3 h& |" P" f6 k- R) P+ j6 \) W" l$ B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4 @* ~; }' s) V9 f
8 Y/ s3 z" y! ?3 u* n2 T  n4 ^; j; z. x) h" B1 P5 a. @
2 t- ]' x+ b- K" S
# K' {+ u2 _2 \5 v

2 D# K( F" m5 k/ G# N2 @* K) K) g
( S) h& Y- j8 V1 L5 B0 k! c. k3 M" J) ~% b. o  P7 Z, n7 e) }- E- e
: w  b% o: r9 j/ y4 R( ~' _2 T- D% I
趟过清澈的溪水, 脚下飞溅的瀑布时而徐徐缓流,时而欢快湍急,在旷野的静谧中,在树荫的斑驳中,在知了的鸣叫中,夹着浮叶,裹着泡沫,怀着清爽,穿过卵石的蓬隙,拐过树根的阻隔,跨过荆棘的盘绕,突然,一个漂亮的转身,就定格在那幽幽的龙潭里,似乎找到了永恒的归宿。那鬼斧神工的龙潭,静静的,清澈见底;缓缓的,不急不噪;幽幽的,或淡或浓。静时绿波粼粼,晶莹剔透,羞涩含蓄;动时咆哮如雷,白浪翻卷,气势磅礴。鞠躬亲水,彻骨的凉,彻骨的冰;品上一口,却又似琼楼玉浆,甜润清凉,透心舒爽。如此丰富而浪漫的龙潭与瀑布从来就不曾寂寞过。水山相依,水石相偎,水天相连,构成了她靓丽精彩的画卷。苍翠的山围绕着碧蓝的水,静静的水滋润着稳健的山。无论何时,龙潭的水都会记载着山的四季更替,春的嫩芽,夏的绿荫,秋的火红,冬的灰暗。卵石是龙潭的亲密至爱,那卵石千姿百态,形状各异,或圆或方,或大或小,或光溜平滑,或凸凹不平,或隐在水中,或探头露脸。水拌着石,石绕着水,彼此出没,彼此拥有。曾经沧海难为水,大黄江源的水是从天而来,驾雾而来,吸阳明之灵气,纳天地之浩淼,藏旷野之精华,高贵,明媚,透彻,多变,让人向往迷恋
( _3 c. Q2 ?2 C, X9 f  T/ D) ^. r5 e. B
+ Q; {! W4 k' |

- S( c5 _7 b/ b/ `
$ y. Z+ a0 W; ?1 s8 z$ g4 \' }" u  v% a7 r& b& ]5 f

( V5 `6 P1 E$ k+ `" P
% B6 b) w: E/ H' d$ B/ w  E7 v' N2 q% r7 e
! r  T. R; C  Z* a# j, i* Z' R/ g- Y
; O0 f; [7 S0 F$ ?" ~/ T  r

9 _/ u+ U9 B3 F. N* U# [7 }7 A8 F& Y3 A" \5 [2 f
9 e) Y& V- W3 [5 u
% K: d$ U1 b% W( G9 \

1 x4 O9 d' _$ a) t( Z$ ^, f! ^" }* E8 ]2 e" j# P& L) ^* `
' V  M& X- L9 ~1 \+ a: K2 z

; Y9 }  t1 L" w) b+ H' @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迷恋,大家在踏水而行都不觉得累,遇到过不去瀑布,勇敢分子竟然毫无顾虑地纵身一跳,窜入水中。我佩服他们的胆量,却也担心碰到暗礁暗流,不过,他们是幸运的,不仅安然无事,还贪恋这片清澈透净的水。日复一日,流水冲刷着河床中的石头,奏响着叮叮咚咚的乐曲。我们置身于黄江源中,疲惫的身体被水的精灵所洗涤,得到了最大的安抚和释放
4 u- f$ K5 \& }3 O, W' e6 ?% J7 u# B) d6 G' [. `! e+ I% Y
- [' H" @' d$ L. U! ]# \& _
, W  C( f. \& B$ B+ s5 ?
6 v/ ?& }* i& d3 H6 i
8 w1 D. m5 T( s$ |) y7 \$ W

/ I9 B' q' X# N) T  ?
6 `8 C: H" Y+ z8 e. S
' {! Q* ]* a  e" D1 F我们第二天溯溪的两边是高耸而绵延的青山,苍翠的群林在雨雾里飘渺若现,抬头是苍茫的天空,溪流隐匿在山林那端,不知何处是才是尽头。黄溪长年隐藏在山涧里,水色清冽干净,像是一块璞玉,等待着我们的发现和探寻。溪水碧绿而纯粹,水底的卵石颗颗可见,偶见几条游鱼,悠然地摆动着,同行的驴友说是“娃娃鱼”,并用帽子捞起来,看到它憨厚态可掬的样子,又把它放回到溪水的怀抱里。因为是溯溪,所以走起路来比陆地更为艰难,同样的路程我们花费的时间更多,一方面要小心脚下的石头打滑摔倒,一方面又要顾注意身上的背包,避免掉进水里,增加重量,损害装备。一路汗水,一路艰难,崎岖的山路在我们身后远去,溪水深深浅浅,被我们一一地淌过。驴行的队伍在这条溪流里时隐时现,时不时地看到那些背着帐篷的驴友,艰难地行走在打滑的溪水里,攀爬在那些陡峭的岩壁上。这条溪流藏在深山里,水质更不是用形容,清澈见底,随时都可以舀起来直接饮用。加上溪流和山涧里时不时地跳出一支从悬崖上跌落的瀑布,让人眼前一亮,惊喜之余是更多的感叹。溪水潺潺,鸟语啾啾,踏入山涧便看到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心境也自然淡定安宁起' @; M) O8 w! a$ p' V: c9 f3 g2 E2 q
3 H2 z$ n6 v3 {& N0 G
8 o0 u& R3 ]1 z9 w
3 S) R: l6 d2 t% g; f- |9 R3 S) m) z9 M
6 p# `3 n8 p, w( r* x0 ~5 U+ D" m4 x
0 d# v( {' c( b5 S) a) h2 o

) z* J! a5 S& c' C; k( B% ]$ n1 M% `. s# `5 b  E6 ~

* i2 @3 F; A1 g+ |. E. L" E% _) Y7 r- D$ f& F( |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穿越峡谷,于危险、刺激、挑战、惊喜、运气集一身,虽然很累很苦,但回想起来是值得的!生命在于运动,可是这样的运动呢,也许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吧?流着汗水,行走在崇山峻岭之间,忍受着疼痛和疲劳,他们得到的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好玩吗?背着重重的行囊,徒步穿越这些山山水水,他们内心所追求的东西呢?我想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吧?也许是因为爱上了户外,许多人放弃了家里优越的条件,走出家门,忍受风雨日晒,其实就是在挑战自己、征服自我。每一次的穿越徒步成功,都带给自己不一样的喜悦和快乐,痛并快乐着,这也许就是驴行的魅力所在!人生不就如此吗?我们不停地奋斗着,不停地跋涉着,行走在尘世之中,生存的现实不断地挑战着自己,挑战内心的那些懦弱和胆怯,只要坚持向前,等待我们的,肯定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p6 j- x0 e5 p1 S1 j7 |
# e- x8 i" @2 m  f
" I, N* T1 i8 w7 }8 B1 _
4 N* _+ e: G; T9 l5 Q: B7 M
/ |2 F1 ~! T+ P" D# W

/ p6 f2 E% c2 M5 Q" ?5 j2 t/ K; W' q/ x+ l1 o) x  L
要是柳宗元不写《游黄溪记》,恐怕我们不会爬山钻洞地要去穿越大黄江源了。实在是因为柳宗元大师写得太美了,美到他生一开始就谦称自己笔不从心,“殆不可状”也,然后才从容地向我们展开一幅意境高雅的画来:“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沈沈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龈腭。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也许地球上许多景观,是难以用语言去描述其之美的,照片亦是不够。大自然有一双艺术手,打造了无数多奇观,我们除了赞叹,还是只能赞叹。. v; ]/ i6 C# D6 C! d4 u

( Q- w4 ?- F( M# N/ z  s% V5 p) i& T& h1 f

; b( H& g/ H' F- u( H" Z- @: |
4 z, O# {. N5 ^' C+ @. N6 ~4 [# T$ x7 e! z9 u3 F
我们第二天溯溪的两边是高耸而绵延的青山,苍翠的群林在雨雾里飘渺若现,抬头是苍茫的天空,溪流隐匿在山林那端,不知何处是才是尽头。黄溪长年隐藏在山涧里,水色清冽干净,像是一块璞玉,等待着我们的发现和探寻。溪水碧绿而纯粹,水底的卵石颗颗可见,偶见几条游鱼,悠然地摆动着,同行的驴友说是“娃娃鱼”,并用帽子捞起来,看到它憨厚态可掬的样子,又把它放回到溪水的怀抱里。因为是溯溪,所以走起路来比陆地更为艰难,同样的路程我们花费的时间更多,一方面要小心脚下的石头打滑摔倒,一方面又要顾注意身上的背包,避免掉进水里,增加重量,损害装备。一路汗水,一路艰难,崎岖的山路在我们身后远去,溪水深深浅浅,被我们一一地淌过。驴行的队伍在这条溪流里时隐时现,时不时地看到那些背着帐篷的驴友,艰难地行走在打滑的溪水里,攀爬在那些陡峭的岩壁上。这条溪流藏在深山里,水质更不是用形容,清澈见底,随时都可以舀起来直接饮用。加上溪流和山涧里时不时地跳出一支从悬崖上跌落的瀑布,让人眼前一亮,惊喜之余是更多的感叹。溪水潺潺,鸟语啾啾,踏入山涧便看到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心境也自然淡定安宁起来
1 ]/ J% S' _& K& N3 `) L
' _' I& Y3 Y4 a. y

) H' d' V* J% \* R
. G/ j, h6 F, P# C9 S. F8 K7 Z; t  x" j/ e5 V4 r5 y# ]3 v

5 D: Q0 p/ p* i# _* l! w1 p9 ^: \% N1 S+ @

+ }( [7 O$ |+ ]1 J: p- b4 N9 y: B

* j% k7 W8 g3 ?0 r5 N4 ?
% S: V+ s% Z2 u7 t6 l
# \; x' A9 f! P& U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 R" h9 Q9 f# j* g+ }/ l# g

7 L0 y& i1 A: i0 k6 y$ K1 n1 ]* p
1 J) Q5 s' r8 V7 i& q' ~8 \我们必须要在天黑之前走出去,驴行的队伍丝毫不敢懈怠,一路攀谈,一路前行。中午的时候,大家稍做休息,吃完干粮继续前进。领队找到了一条山路的入口,说穿过就到了,大家的内心都欢喜起来,一个上午的劳累似乎也被抛到了脑后。穿过山林,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又下到了山谷,再见到溪水,顿时感觉到特别亲切,但我们不能再溯溪,还得翻越山岭,继续起向顶峰攀爬。下得山来,大家沿着溪流行走,真的是又饿又累,干粮在此刻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就连最普通的方便面此刻竟然成为了最美味的食物,试想在大自然面前,人真的是渺小而容易满足的动物,经过劳累和爬涉,一切的要求都变的简单起来。但回程的路仍然漫长,群山绵延,我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走过了一条又一条的沟壑,时间在一点一滴的流逝,一路的美景此刻变的漠然了,我们只希望能够早点走出大山,回到熟悉的城市。队伍渐渐拉开了距离,前面的,中间的,直到我们最后几个,回头看不到彼此的身影,所幸大家都没有放弃,在天黑下来之前到达了目的地。" ~$ S" y3 Y7 I1 @

' i  U' t4 o  a0 e' h: j
2 U' F  m1 h: |) y3 a% q2 r
/ `* J6 a" e2 o, Q2 x
: u) O, V5 l+ _8 x$ a7 T- c- S. K! h+ Q" R$ b. f) X

+ l5 Q5 c& I$ |- C+ O5 i! T! x6 w) @8 i2 k( i
, N0 }5 W; ?6 b  `5 h* K% A
此次穿越峡谷,于危险、刺激、挑战、惊喜、运气集一身,虽然很累很苦,但回想起来是值得的!生命在于运动,可是这样的运动呢,也许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吧?流着汗水,行走在崇山峻岭之间,忍受着疼痛和疲劳,他们得到的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好玩吗?背着重重的行囊,徒步穿越这些山山水水,他们内心所追求的东西呢?我想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吧?也许是因为爱上了户外,许多人放弃了家里优越的条件,走出家门,忍受风雨日晒,其实就是在挑战自己、征服自我。每一次的穿越徒步成功,都带给自己不一样的喜悦和快乐,痛并快乐着,这也许就是驴行的魅力所在!人生不就如此吗?我们不停地奋斗着,不停地跋涉着,行走在尘世之中,生存的现实不断地挑战着自己,挑战内心的那些懦弱和胆怯,只要坚持向前,等待我们的,肯定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 C7 h( g: z( L+ ?* B3 |7 k& V1 M2 i# A3 v( R

( h& m5 k2 J, f3 N' u# k
1 U! E: E% g  ?# V
/ ?- n3 U7 A" J1 u# T' S
! ], [* w: L6 z1 s) e/ I3 s  Y1 R# l& [0 q- g9 I
( ?* N4 M( C+ t  K5 E% X& i' y  o
" Q8 t1 u* \9 a' d" l% W
  t9 U1 G! _$ ]2 M; O" J1 K! [
- I. [) C% N, l: f! I8 X1 X5 k
" c: a/ m8 d" }
1 w) Y; B2 l. C* F  ^1 }

' Q8 Y  }. B& G
. p' ]: W+ ~) l- s9 K
4 g  D; }7 d) i0 m; z! N0 g: k! x& Z6 |( p" J7 R

4 x% c! L4 e  ]! ]: t4 k. x# @
$ u9 W9 n0 g' b+ t: m
9 N; G6 B5 J  r6 N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顶啊!自己来吧
发表于 2013-5-14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线路很不错,就是有一定的危险性。。。。要是每层楼不发那么多图片,就更完美了。。。。我们建议每层楼只发1~2张图片,发多了网速慢和电脑配置差的容易死机。。。。。
- D# q& B) w' E, B& B顺便说一句,游记写得相当好,生动详实。。。赞!

点评

如果没有一定的危险性,花那么大的时间精力穿越就没有意义了。 此线路还未开发,真正穿越的估计只有几百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6 23:53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赤裸裸 发表于 2013-5-14 21:59 8 Z" m/ q4 L1 q3 O, N$ w
线路很不错,就是有一定的危险性。。。。要是每层楼不发那么多图片,就更完美了。。。。我们建议每层楼只发 ...

: K' }& o$ z& b: m) J$ n8 s7 `) Y如果没有一定的危险性,花那么大的时间精力穿越就没有意义了。
( t5 N* k# l9 ^# S0 e% S5 a此线路还未开发,真正穿越的估计只有几百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HUXIANG Inc. ( 湘ICP备11007400号 )

GMT+8, 2025-4-30 14:43 , Processed in 0.09859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ARTERY.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