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7-16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湿绳:耐冲击次数只有标准情况下的1/3,缓冲有效性大大降低!: P9 }. g- X, N
结冰的干绳:耐冲击次数只有标准情况下的一半,而缓冲有效性略有提高!
% U, a2 |" m& ^湿过后晾干的绳子:恢复到标准情况9 [$ F: Y! `) b$ j; [% r6 `
湿过后特别晾干的绳子:比标准情况略有下降
, Z- e2 G1 T/ \/ S6 f, q4 L" H4 u
) t2 q/ ^: m5 r" x0 \. P5 e主要结论:
' ?- ~% M( c! l; z A! Q7 x1. 湿绳的耐冲击性能下降到只有最初值的30%,不管是干绳,普通绳,新绳或旧绳。6 L [* b' ?- C
2. 绳子浸水后伸长5%, 这可能是缓冲有效性降低5-10%的原因。
! S2 Z( ~8 J4 ]3. 水的负面效应十分显著,即使是泼上水或短时间浸泡影响也很大。
2 b; ~& m4 S2 A4. 水的负面效应主要是水影响了尼龙绳的晶体结构。
6 T" L0 B8 D1 E& a t5. 水的负面效应是暂时的,一旦绳子干了之后则几乎完全恢复。. c' H( [6 r8 M, U8 S5 P5 S
6. 取决于不同的晾干方法,绳子长度缩短4-8%,这可能是缓冲有效性略有下降的原因。( B+ S; g6 g5 a2 D' k1 @" I
7. 浸湿后再结冰的绳子性能有所降低,但没有湿绳那么严重。
5 ?5 o( M% ^# P' F0 @+ s
& p2 t# ]9 Y8 u9 C; R6 P: k* U使用建议:
, S4 i, J4 R0 R+ }9 l$ w一根好的,正常服役中的绳子干的时候可以承受4-5次大系数冲击,但是湿的时候只能经受1-2次(比如在突遇一场阵雨,这种情况在野外经常遇到)。在冰雪活动时绳子结冰的情况比湿绳子要好一些。但气温很重要,一旦气温高于冰点,冰绳就马上变成了湿绳!
; \# a6 U0 }6 J' @) a @, j$ @# X2 V1 X- s9 E- D2 L+ } n
$ s: S6 S5 y, _3 _8 o0 h) ~+ f
5 n+ I9 U$ p, d0 ]% t为什么溜索前弄湿绳子: 首先一个前提是溜索没有冲坠或者说冲坠概率很低,即使发生冲坠也是在可接受范围内(很小)。
, ^/ q# x0 D- H其次用主锁溜索,产生的高温对绳子有损害,有必要降低绳子温度。(有个队员就被高温的主锁烫伤了手臂)。 b7 d* P3 ]$ m; H
长距离下降前也有必要泡一下绳子。(同样前提是因为冲坠概率低和冲坠力小)。高速下降产生的高热会磨破绳子表皮。
& l' i, Q; a, I) r( p3 R" g0 w% [
! R/ b* {& u! @2 H9 ?结论: 有冲坠发生的可能的时候,让你的绳子保持干燥吧。(其实这里指的冲坠大部分发生在攀登之中,雪山接组,攀岩等等,下降和溜索的冲坠概率比较低。) |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