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洣泉书院,红一团团部旧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28年4月中旬,毛泽东率部队从井冈山来到炎陵,迎接朱德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部队,毛泽东就在后厅左厢房住宿、办公,亲自部署、指挥了接龙桥阻击战,掩护了朱德部队向井冈山转移。
叶家祠---毛泽东第一次亲自主持连队建党旧址
1927年10月14日,在水口叶家祠的小阁楼上,毛泽东亲自主持了赖毅、鄢辉等6名士兵的入党宣誓仪式,随即在连队建立了党的支部,为实现“党指挥枪”,建立一支党领导下的新型军队进行了重要实践。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周家祠——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
1928年3月中旬,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中村,第一军第一师师部设在周家祠。一盏油灯,一张桌几,一卷铺盖,毛泽东同志的目光,却从这里看到了整个中国。毛主席当年曾经在周家祠中思考国家民族的出路。
军民诉苦大会旧址
古树葱茏,掩映着曾经诉苦的历史痕迹,见证着中村乡在新时代的奋力迈进!军民诉苦大会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伟大序幕!
八担丘——毛泽东给部队开展政治培训旧址
“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在炎陵县中村八担丘,毛泽东开展的政治培训,做出了坚定的回答。
中村老墟场
走进老墟场,就是走进一种历史的凝练,一种岁月沉淀的厚重。勤劳质朴的中村人民,在这条古街巷,写下一份深沉的眷恋。据现有资料考证,老墟场至少有300年的历史,历史上曾经作为墟场(赶集场所)发挥过重要经济、文化作用,极大便利了当地客家人、汉人、瑶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客家特色的钟家大院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何孟雄故居
何孟雄(1898-1931)男,汉族,湖南省酃县中村乡人。1921年7月,中国XX成立,何孟雄是全国最早的50余名党员之一。1931年2月7日,何孟雄与其他23位革命者一起英勇就义,年仅32岁,并称“龙华二十四烈士”。其妻子缪伯英,中共第一位女党员,二人是中共第一批党员中的唯一一对夫妻,被称为“英雄夫妻”。
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家何炳麟
何炳麟(1877——1966)我国著名教育家,炎陵县中村乡人,1877年6月27日出生于酃县中村乡一个乡村教师家庭。1909年2月,在长沙创办南路公学堂,后改名湖南私立岳云中学。1959年4月全国政协第三届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单独接见了他。